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企业投资大陆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经济前沿》2005,(6):30-33
台湾企业投资祖国大陆20多年来,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投资总量呈波动性增长,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集团化,投资地域逐渐向北、向西扩张,投资产业技术层次提高。未来一定时期内,这一阶段性特征还将继续加强,并且决定着台湾岛内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较快发展期,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都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了契机。遵循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中国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国内投资主体的实际,在准确把握投资区位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以提升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综观二十多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演变,可以发现,台湾与大陆的产业合作在产业形态上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延续性。从产业区域布局来看,初期投资由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投资区域主要选择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上离台湾较近,语  相似文献   

4.
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越龙 《经济论坛》2005,(22):24-26
一、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了以石化重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台商投资的“第三波”以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主要落户在“长三角”地区,部分落户在环渤海湾经济圈。持续发生在两岸间的产业转移,推进了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相互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岸间逐渐形成日益密切的产业分工关系,形成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5.
李晟晖  孟音 《经贸实践》2002,(12):39-4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外商特别是台商开始掀起投资大陆第二轮高潮,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IT产业开始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新一轮台商对大陆投资的重点。由于台湾投资环境悲化、大陆市场逐渐成熟及比较优势明显,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台商投资,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为中心的三角洲已成为投资新热土。2000年江苏引进台资首次超过广东,浙江省2001年一季度,新增台资企业105家,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5%。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进军长三角地区的台商以台湾的主力笔记本计算机、PDA、手提电话形成以在上海的晶圆生产为核心的产业群,不仅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而且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上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及新世纪的产业转移趋势,从政策上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加以引导,以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而且,投资的重点区域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工,如何在台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承接辐射,从而不断壮大长三角地区IT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新兴的IT制造业基地?这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及至我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长三角地区承接台湾IT产业转移进行初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朱明君 《时代经贸》2020,(10):13-14
研究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对母国产业升级的逆向作用,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转移的对策,提高我国对东南亚投资的质量。对此,本文分析 了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程度,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给出了提高我国对东盟投资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如何带动产业升级——台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面对国际竞争与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台湾对大陆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形成了产业转移,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客观上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资本和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并导致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升级,体现了转向控制价值链、占据高附加值环节的产业升级过程。此外,台商借此实现了嵌入新的"美、日、欧-台湾-中国大陆(含香港)、东南亚、欧"式的全球生产网络,并在大陆构筑了具有组群式整体移动特点以及不可逆转优势的投资网络,这对台商在大陆的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未来随着两岸关系全面向前发展,产业转移将继续推进,并对两岸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台湾的经验阐释了产业转出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也为我国大陆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得以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绿地投资(投资建立新的独资企业或合资合作企业)、参股并购现有企业两种基本模式。自上世纪末以来,浙江对外商接投资发展迅速,带动了浙江产业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利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就资金、人才和技术三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有力地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2):F0004-F0004
一、跨国公司污染输出行为的现实表现 1,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转移污染密集型行业。 跨国公司的污染输出行为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将一些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高污染密集产业,将他们已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产品、危险废物等,通过投资建厂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一些原本扎根于产业集群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携手同一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一起前往中、西部进行跨区域投资,以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其通过对产业集群进行异地复制,帮助投资企业克服极化效应,降低向外转移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这一类型的群体投资与单体投资相比,一个明显的优势是通过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获得相应的集群效应,保持甚至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创业资本契约理论,通常是在标准“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进行的,在这种框架下,创业资本家的委托人,创业家是代理人。但是,创业资本融资安排又不同于一般的融资契约安排,它的一些特征已经超出了典型“委托代理”关系。创业资本契约安排独具特色之处表现为特别的证券设计(通常是可转换债),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投资的阶段性以及联合投资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发展方式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代工解决就业并奠定产业基础。20世纪末,台湾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但电子信息业产业链不完整,重视中间,不重视两端,当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初期时就开始出现产业转移。这种不完整产业链严重影响了台湾经济。台湾只有强化向产业链两端投资,并在ECFA框架下加强与大陆的贸易往来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台湾的产业链问题对大陆也有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是以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阶段性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将人们生产活动主要取自于自然界的初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等。人们对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料进行加工的生产阶段,称为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风险演化的阶段性及阶段风险预警特征,建立了阶段性的风险管理方案,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法治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之华 《经济视角》2010,(11):19-21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投资信心,保障投资安全,催生投资行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应从加强普法教育、改善政务环境、司法环境、法律服务环境、培养法治人才等方面,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法治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磊 《经济前沿》2006,(8):29-33
从日本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以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就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入世后明朗的发展前景,对日本新一轮对华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以及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趋势后,提出了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日资,使其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