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金融业的发展理念与运营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涉农金融机构如何借力金融科技新引擎,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解构涉农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基础,并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方面提出涉农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涉农贷款发放情况、需求与满足情况的调查,发现贵州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快速增长,农户、涉农企业贷款需求旺盛,但农村金融支持力量薄弱,涉农贷款隐藏着较大风险,涉农贷款供需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为探索金融更好地支持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等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户是涉农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数量最多的客户群体,只有对农户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并按照不同信用水平作出差别化贷款定价,才能缓解当前我国涉农信贷市场面临的窘境。论文从农户的信用行为特点出发构建了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信用评价与贷款利率联动的定价模式,对农户信贷市场的规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越 《甘肃金融》2016,(11):4-7
文章分析了"三农"发展及金融支持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农户自主获取信贷资金较难、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还不深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有待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直接为"三农"服务、有效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传统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促进正规金融服务下沉,从而有效缓解传统农村金融约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从传统信贷支农的角度出发,使用2012—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农贷款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涉农贷款增长,从而缓解“三农”融资约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种效果更为明显;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传统农村金融产生影响,其次是覆盖广度;分主体看,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之间无显著关系,与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微相关,而对城市涉农贷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数字排斥问题,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下沉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贷款难、贷款贵仍然是"三农"在当前融资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是当前"三农"在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的主要现状。过去,在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给农民脱贫致富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组建担保机构等方式推动大量政策性惠农贷款发放,银行通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产品发放了大量涉农贷款。2016年陇南市新增涉农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给予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减免农业贷款营业税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央银行也利用差额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从现实的效果看,涉农贷款增量稳步提升,农户贷款需求得到一定程度地满足,但目前农户贷款的利率较一般商业贷款来说普遍偏高,这一问题需要得到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8.
高波 《青海金融》2010,(11):15-17
4.14玉树强烈地震后,灾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出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本文提出“涉农金融机构+乡村政府+县级支农信贷担保平台+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以期实现兼顾金融机构商业性、可持续性和农户融资需求,为管控风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户小额贷款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支农力度的加大,涉农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涉农信贷投入,涉农贷款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挥了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对农村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较为明显。截至2011年末,农户贷款余额达3.1万亿元,当年增加5079  相似文献   

11.
高波 《西安金融》2011,(1):55-56
调查显示,青海玉树地震灾后农户金融需求呈现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主要用于生产恢复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有效担保不足、金融意识淡薄、风险管控难度大等薄弱环节。基于此,笔者提出"涉农金融机构+乡村政府+县级支农信贷担保平台+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以期实现兼顾金融机构商业性、可持续性和农户融资需求,较好地管控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何志强 《海南金融》2010,(12):81-84
对海南省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显示,充分的金融服务对农业发展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涉农信贷产品和创新的缺乏制约了相应功能的发挥。对海南省土地"两权"抵押贷款的案例调查表明,发挥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积极性,挖掘农户已有可抵押资产的潜力,有利于丰富涉农信贷产品结构,降低涉农信贷的不良率,扩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河北省扶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为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作用,充分运用金融手段,促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河北金融学院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通过走访村级组织、涉农企业、农户居民的方式,对阜平县近年来的经济金融情况及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在阜平县扶贫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贷款门槛高、审批手续繁琐、不注重金融知识宣传等问题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扶贫工作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调研问卷分析和政策建议三部分,对阜平县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乡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涉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论文通过梳理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历程,界定涉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概念并阐释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明确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发展赋予涉农金融机构的要求,厘清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发展中仍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服务民生领域的积极性不高、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精英俘获”和绿色金融服务单一等问题,最终提出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应在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慈善金融中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了解我市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努力提高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近期,我们对市内的5农涉农企业、10户农户和3家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在样本的选取上,兼顾了传统农业、新型种养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和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等因素,结合调查样本所处经济地理环境状况等因素,其中,样本农户和企业在所属乡镇、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农户金融  相似文献   

16.
殷成国 《银行家》2008,(5):122-123
农村金融经营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成因复杂,属于典型的"弱势金融".当前作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涉农金融机构,表面上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层次分明,已形成了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格局,  相似文献   

17.
惠农卡,是我国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专门为农民量身定做的特殊卡,具有"申领简便、用折对账、通存通兑、财政补贴、社保医保、代收代付、农户贷款"等特色服务功能,同时还具有"免费送卡、免费打印交易明细、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减半收取主卡年费、存取现手续费优惠"等费用优惠政策。辖内涉农金融机构通过"四个到位"积极推广发放惠农卡。  相似文献   

18.
刘红霞  王蒙 《征信》2016,(1):90-92
近年来,我国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农户不良贷款老龄化现象不断突出,根据东北30县(市)调查显示,农户不良贷款中60岁以上农户占比高达20.8%,严重影响了涉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放贷能力,阻碍了涉农机构的健康发展.分析目前农村地区不良贷款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解决农户不良贷款老龄化问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涉农保险机制,可以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提高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进一步改善农村贷款难问题。笔者对辖区县域部分银行及保险机构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情况开展的调查表明,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的开展已成为化解县域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但涉农贷款保险费用成本较高,涉农银保合作产品匮乏等因素制约了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河南农户和金融机构两个不同主体研究河南农户信贷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户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了多数农户无法获得信贷资金。通过博弈分析给出了解决河南农户信贷困境的政策思路,这对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