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西平村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西部5公里处,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77.6亩,土地流转4673亩。西平村集体经济主要由集体资产出租、村集体企业收入和联村光伏收益组成。2022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完成年初既定100万元目标。  相似文献   

2.
嘉定工业区虬桥村,地处嘉定城区西部,位于嘉定工业区西南部,上海郊区环线和沪嘉浏高速公路贯穿全村,因村内有座“肖虬桥”而得名。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辖有7个村民小组,377户村民,常住人口1380人。全村现有耕地400亩、工业用地300亩,各类企业50家,厂房5.6万多平方米。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工业利润2330万元。上缴税收1200万元,村可支配资金7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枫芸村是思南县的一个边沿干旱穷山村,全村347户,1344人,有耕地1719亩,人均耕地1.27亩。在全村805亩田中,除30亩有水源保证外,其余都是“望天田”。过去由于地处边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收入低下,1978年前、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全村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67.46万公斤,人均502公斤,比1978年翻一番多;人均纯收入1429元,比1978年翻两番多。这个村已成为思南小康第一村。  相似文献   

4.
遵义县共青村位于龙坑镇的中心,210、326国道和贵遵高等级公路在这里交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较好。全村有13个村民组,670户,2552人,1478个劳动力,耕地1991亩。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这个村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办好村办企业,当好全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多方面牵引着全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带领全村群众率先进入了小康行列。199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25万元,比1984年增长5.9倍;人均纯收入1700元,比1984年增长2.73倍;村级集体总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佳泽坞村位于距兰溪城区24公里的大山里,面积5203亩,其中山地4563亩,2016年底全村经营性收入不到1.5万元。佳泽坞村深挖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农业产业,有效破解了资源少、资金少、人员少的"三少"难题,充分激发村级自我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新坊村共有12个经济合作社,527户,人口1822人,耕地2301亩。199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仅有25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万元,占23.8%;农民人均收入780元,而时隔6年后的新坊村,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199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60万元,增长13.7倍,其中工业产值28O0万元,增长46.7倍,占总产值的80.92%;农民人均纯收入3632元,增长4.66倍。新坊村在短短几年中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们的做法确给人以启示:启示之一,始终坚持一个方向,即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方向,走集体、个人一齐上的路子。村党支部认为…  相似文献   

7.
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毗邻新场老镇区,位于沪南公路两侧,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2800亩,总户数1045户,总人口2800人,人均耕地面积1亩,总劳力2200人,其中:从事农业1700人,从事非农业500人.农业年总产值3500万元,工业和其它产业年产值1.08亿元,全村年经营总收入1.43亿元,经营纯收入4080万元,村集体积累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万元.  相似文献   

8.
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坚持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示范引导、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优化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村的示范园区面积达1400亩,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平均亩产值达万元以上,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79元,位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9.
宜宾县下食堂村不断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腾飞,出现了一年胜过一年的大好局面,塑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宜宾县下食堂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体经济雄厚,对国家贡献增大。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使下食堂村成为四川农村村一级单位中产值首先突破3000万元大关的富裕村。红楼梦酒厂成为了国家二级企业,是乡镇企业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全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200万元,比1984年的100万元增长31倍,创税利500万元。目前全村已建成4万多平方米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湾张村坐落在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个合作农场,总人口832人,拥有耕地面积1480亩.2005年,全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90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70万元,人均收入9000元,劳均收入15000多元,分别在全镇和全区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
上高县南港镇南港村共有耕地面积 2 4 0 0多亩 ,苎麻种植面积达 1 2 60亩 ,其中B2 32优质苎麻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51 .8%。去年总产干麻 35.3万斤 ,亩产干麻 2 80斤 ,按市场价每斤 4 .2元计算 ,全村苎麻收入达到 1 48.2万元 ,人均收入 1 365.6元 ,占全村人均收入的近一半。苎麻成为南港村农民的致富之源 ,更是该村农民的“农家宝”。他们如何变“中国草”为“农家宝”的泥 ?一是抓了一个“早”字。就是做到早育苗、早移栽、早收获。为了育好苗、育壮亩 ,他们把新的技术与传统育苗结合起来。实行地膜覆盖、阴棚育苗 ,由于采取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经是典型的区域性贫困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43户、630人,耕地面积5300亩,人均8.4亩。虽然人均土地较多,但因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小杂粮、马铃薯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低下。更重要的是,当地土地细碎化现象非常严重,全村四分之三的青壮年进城务工,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现象较为严重。2014年,赵家峁村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率先开展了改革实践与探索。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村集体经济已由负债2万元发展到2018年固定资产5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6650元提高到16800元,贫困发生率从81.7%下降到0.8%。  相似文献   

13.
大茫村位于朱泾镇西南部,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全村区域面积为5.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01亩,下辖34个村民小组,拥有1380户,共3806人。20 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370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5480元每年,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的9%。大茫村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经济薄弱村到今天的"全国文明村",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大茫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为抓手,强化村级管理,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以  相似文献   

14.
黄姑镇渡船桥村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东南方向,距市区近20公里。全村现有20个村民小组,1071户,4077人,耕地面积4435亩。2005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6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6元。近几年来,渡船桥村广泛争取各方支持,平均每年投入5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文化体育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村内实现自来水安装率100%,电话安装率93%,有线电视安装率78%,正逐步向现代化新农村迈进。渡船桥村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中,与12个大小企业达成结对共建意向,结对资金达到166万…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的向寨村,这里家家从事观赏鱼养殖,全村2000多亩鱼塘,六成以上是各类锦鲤,年产值高达6亿元。家庭小户每亩进账1万到2万元,养殖大户每年平均净收入200多万。在"锦鲤村",每一批精品锦鲤的诞生背后,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回报也是优厚的,单条锦鲤最高曾卖到1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初,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枇杷树已经开花。龙华村属于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拥有充足的光照和极大的昼夜温差,这里产出的枇杷个大味甜。全村有82%的农户种植枇杷,总面积超7000亩。得益于枇杷产业,龙华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昌仔村是徐阐县龙塘镇西洋管理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全村24户、152人、47个劳力;土地总面积600多亩,耕地367亩,水旱田107亩,旱坡地260亩。近年来,该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蕉生产,使全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1993年,这个村种了312亩香蕉,投产249亩,收果672.3吨,产值134.5万元,纯收入107.6万元,加上糖庶、水稻、养猪和运输等收入,总产值和总收入分别达到205.3万元和153.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李家场村靠发展大棚果、菜走上了致富路,3年累计发展冬暖式大棚148个,大、小拱棚100余个,仅此一项全村累计增加纯收入215万元,大棚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全村人均增收1325元,种植大棚果、菜让李家场人尝到了甜头。李家场村位于云山镇西北部,全村455户,1623口人,2521亩耕地,是一个地处偏僻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1996年在市场经济热潮的刺激下,村两委干部头脑发“热”了,他们在细细研究着当地的村情,瞑思苦索着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案。当时该村只有一处砖厂,靠吞吃耕…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忙腊村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土地面积293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2121人,其中劳力1298人,有完全小学1所,教职工20名、学生320名。全村耕地总面积4913亩,现有经济林臬总面积2572亩,甘蔗总面积3730亩,是全县首批建成的甘蔗专业村之一。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7元。  相似文献   

20.
灵川县海洋乡思安头村,依靠科技开发白果和反季节西红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全村600多株白果树,产量4万公斤、产值230万元;连片开发200亩反季节西红柿,亩产4500公斤,总产量90万公斤,产值160万元。仅这两项总产值达390万元。全村115户595人,户均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