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刘艳菊 《商业时代》2012,(12):12-13
城乡统筹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和农民的增富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也存在一个方法论和价值观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权变地审视城乡统筹过程中的一些民生问题的内在联系,并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把城乡统筹的主体对象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作为城乡统筹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有步骤地和明晰地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实施工作,实现目的与效果、动机与结果的统一,决策目的、实施行为与农民的需求满意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8,(16):16-18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试验,一些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展望未来,统筹城乡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以来,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推进"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到2010年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5.2%,比2000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相关报道见本期"特别关注")。目前,云南省总体上正在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世纪在城乡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要顺利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使两者形成一股发展的合力是当前城乡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财税政策作为保障、协调和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要素,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财税政策为视角,通过对当前河北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的进行分析,为河北省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提出相关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商业发展,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城乡商业发展齐头并进,全市商贸流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文通过调研,归纳出江阴市统筹城乡商业发展的五项举措,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崔杰 《品牌》2014,(12):299-300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表明,我国城乡关系理论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一个新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发展最新结果。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的考察,有助于理清当前中国共产党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来龙去脉,总结和借鉴党在不同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和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道伦 《商业时代》2012,(31):137-138
统筹城乡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由于要素资源的稀缺性,一定时间内地区获得的资源要素具有差异性,这导致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要实现较高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客观上要求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例,探讨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现实来看,城乡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的严重缺失,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成为城乡分治的焦点所在.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彻底打破城乡分治、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健全和完善河北省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侯芳 《商》2012,(16):137-137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财税政策作为保障、协调和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情况分析,就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认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安徽省是个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金融业发展已经发展到很多城乡统筹发展管理模式中,在金融业全球化的竞争里如何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如何加强城乡统筹金融业经营风险和增强实力创新管理等方面,及时改善和调整城乡金融相关政策,准确定位城乡统筹视野下金融业的管理应用与创新,良好的城乡统筹视野下金融业管理有助于我国城乡经营的健康发展的管理。抓好城乡金融业控制环节、强化制度约束、以人为本是强化金融业内控管理的重点,从而使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得以长期有效增长,并且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绩效和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马静 《商》2014,(9):180-181
作为传统农业与人口大省的河南,当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快速进程中,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的回顾与梳理,并总结和剖析其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合理解决城乡各类居民参保问题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进的发展战略.成都市于2003年开始推行城乡一体化,并于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分析,找出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并给予成都城乡统筹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注重农村的发展是其中的一项,如何做到城市支持农村,进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是现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城乡统筹发展的定义及主要内容,分析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同时阐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情况越发严重,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焦点,因为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能力将城乡差距完全消除。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乡文化差异和统筹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生  贾后明 《市场论坛》2004,(2):26-27,25
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中要注意到文化的特殊性,注意城乡文化的不同特点,认清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城乡文化统筹中针对不同对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使城乡文化的发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宋高平  刘洪 《四川物价》2004,(12):18-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政府价格职能部门,怎样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已发生根本性动摇,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城乡统筹势在必行.大庆以油田开发建市立市.多年来形成了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主导的单一固化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思想上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从制度上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从产业转型上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从劳动力就业上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就业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的矛盾日益凸显,阻碍了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因此,探索新型发展途径,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讨论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最后探究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