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昆 《东北之窗》2014,(5):13-13
正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两会"都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也都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举措。目前,东北三省的公共文化发展呈良好态势,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大文化浅释     
文化没有实体和形式,因此人们对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定义,对大文化更是难以把握。大文化建设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筑大都市的必要前提。因此,弄清什么大文化,对于繁荣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十分重要。本文从文化范畴、文化设施、文化意识、文化产品、文化参与者、文化开放性等六个方面解释什么是大文化,明确繁荣大文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泽林 《发展》2011,(10):21-2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也是甘肃软实力的核心标志。国办发[2010]29号文件明确要求:甘肃要“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大省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4.
文化这东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往大里说,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强不强,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达不发达,先进不先进大有关系。往小里说,文化就在每个人的日常举止里:随地吐痰,满口粗话,与老人抢座,不遵守交规,都是没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然而,反思当今沸沸扬扬的文化活动,鼎沸过后在社会上沉淀了多少文化精华?文化的发展必须深刻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大学教师在文化金字塔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只有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自上而下,以教师文化的葱浓郁勃带动社会文化的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然而,反思当今沸沸扬扬的文化活动,鼎沸过后在社会上沉淀了多少文化精华?文化的发展必须深刻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大学教师在文化金字塔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只有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自上而下,以教师文化的葱浓郁勃带动社会文化的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范新坤 《当代陕西》2008,(10):49-4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文化强”的强省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世文 《发展》2012,(5):22-2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时代需要。只有通过文化自觉,优秀文化才可以演化为一种内心信念和文化信仰,从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陕西历来被称为文化大省.但此文化大省是指文化资源大省.而非文化经营大省。所以去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陕西.为陕西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时.一贯闷头创作的陕西文化人们.多少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严峰 《走向世界》2012,(28):20-23
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加快建成文化强省?山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多年达20%以上;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山东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快步迈进。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指出,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与山东文化资源相匹  相似文献   

14.
老波 《东北之窗》2012,(21):68-69
10年来,文化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1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降低门槛,使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5.
秦昆 《广西经济》2012,(1):49-5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促进文化实力新提升,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结合龙州实际,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创  相似文献   

16.
赵方忠 《首都经济》2011,(12):67-70
十七届六中全会在部署文化产业发展时强调指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正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走向中心,由配角变为主角。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把文化作为主题,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过渡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文章试图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习得与文化迁移的关系进行一定的梳理,试图发掘文化习得中文化迁移的发生条件和发生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文化教学和文化教学书籍编纂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攀 《魅力中国》2014,(25):26-26
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民众的文化价值观的动向,而在这种价值观中“国民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为国民自信是一种公认的成熟的国民文化心态,是伴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无形动力。然而,这种国民文化自信的培养关键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面对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国民文化的自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已近成为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首都经济》2011,(12):3-3
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20.
鲁报、鲁剧、鲁书、鲁画、鲁戏、鲁歌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山东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文化品牌越擦越亮。2011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文化品牌更是"抢眼提神"。文化品牌越擦越亮,文化产业越做越大,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在这里热潮奔涌。山东是提出"文化强省"最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