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圆 《广东经济》2009,(10):1-1
《珠三角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赋予了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的权利,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平台,增强了广东人继续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心。目前,广东正围绕《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全面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创造性地把“珠三角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分解成三个子目标,即先推进“广佛肇”、“深莞惠”、  相似文献   

2.
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竞争力的“软肋”——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当前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财税总收入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作为广东腹地的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更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  相似文献   

3.
’94,广东在经济运行中保持18%的增率,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95,面对四大长期性“矛盾”,广东以建设“珠三角”为契机,可能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威夷 《新经济》2003,(11):28-30
2003年8月5日,第6次粤港联席会议在香港召开,粤港两地达成“粤主制造、港主服务”的共识,“前店后厂”被赋予新的含义。8月8日,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九省、区计委主任聚首广州,初步达成了共识: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推进与港澳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区域内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合作开拓新领域、新途径、新空间,营造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多赢”格局。这两个事件表面上看都是几方的合作会议,并没有实质联系,但如果与珠三角发展前景联系起来,则可以看出一些走向:前者表明“大珠三角”正式浮出水面,粤港正在谋划和推动“大珠三角”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后者表明广东及其周边省区,为搭乘CEPA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头班车”,正谋划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共建“泛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腹地有望大大延伸,区域竞争力可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韶关位处粤北区域中心,是广东对接内地的门户,这决定了韶关必须建设好广东尤其是珠三角服务全国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初,“孔雀东南飞”成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标志性风景,“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更是吸引着声势浩大的南下劳动力,珠三角经济强劲发展更受南下劳动力的青睐。尤其是每年春节过后,珠三角各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找工作的南下劳动力,劳资双方完全处于不对称的交易平台上。始于2005年,爆发于200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民工荒”却成为珠三角企业挥之不去的痛。政府和学界对珠三角由“民工潮”演变为“民工荒”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东实践的成功,具体来说,就是走新工业化之路的成功。珠三角工业化新在何处? (一) 与历史上同时期的工业化变革相比,珠三角新工业化表现出独特的个性(1)珠三角新工业化从农村工业化入手,通过“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方法引进外资和技术来发展工业,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珠三角以发展乡镇企业和第  相似文献   

8.
从珠三角“民工荒”探索长三角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珠三角“民工荒”到长三角“民工潮” “孔雀东南飞”,人们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劳动力流动热潮。然而,严峻的招工形势从2003年开始就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端倪。到了2005年,“结构性缺工”、“高级技工难觅”乃至普通工也短缺的状况在珠三角达到了近几年的高潮。广东省等地在2004年已降低了民工准入门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05年春节过后,前往广东打工的农民工人数更是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东实践的成功,具体来说,就是走新工业化之路的成功。珠三角工业化新在何处?(一)与历史上同时期的工业化变革相比,珠三角新工业化表现出独特的个性(1)珠三角新工业化从农村工业化入手,通过“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方法引进外资和技术来发展工  相似文献   

10.
建立“泛珠三角” 发展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湘滇 《经济师》2004,(6):222-222,224
广东“珠三角”经济排头兵的地位日益受到“长三角”的威胁 ,区域统一大市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 ,使广东和周边八省份及港澳准备联系起来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 ,从而提升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从各地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及对外贸易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说明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对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20多年,珠三角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制造业上,优势大体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行业。这种工业结构一度极快促进了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其鲜明的外源经济特征使得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发展日益暴露出旧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广东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在一年开好局的基础上,2010年,广东在“四年大发展”方案中部署了84个重大项目。按照计划,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将实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一系列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广东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从无到有,已在广东能源消费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清洁能源已成为广东省能源保障体系的新亮点。《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亦提出珠三角地区要“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盛革 《广东经济》2013,(1):16-21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广东珠三角区域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将向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过渡。地处珠三角的肇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未来的交通便利和显著的区位优势,正在成为珠三角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南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这将为“十二五”期间肇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乡镇企业,八十年代得国家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在先,凭借广东沿海地区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成就引入注目。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决策层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以上海浦东的“龙头”效应,拉动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及其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强大的政策优势带动下,基础与机遇并存的长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头正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三角乡镇的发展之路给珠三角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为继续打造广东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趋势,需抓好传统产业与新业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及政策消化与定向“微刺激”三个方面的统筹,变“三期叠加”为实现广东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樊荣强 《新经济》2003,(10):42-52
“广东四小虎”是珠三角经济改革写发展的一个标志,它承载着广东的自豪与骄傲.是胆识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广东四小虎”简直就是一个区域“先富起来”的神话!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规律性成长,“广东四小虎”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概念已发生了嬗变,以城市为新发展载体的现代经济格局已打乱或将进一步打乱广东区哉经济的原有内涵,长江三角洲城市也成了我们的一个参照系,面对这样一种变化,我们不得不对那些在我们的理解中可能已经固化了的“广东四小虎”要领再予以关注与反思。本刊今年第六期曾推出过“广东四小虎”批判之一《顺德,你明天的奶酪在哪里?》,对曾名列四小虎之首的顺德进行过批判,一度引起了舆论比较强烈的反响。现在本刊再次推出对曾名列四小虎之尾、但眼下风头最劲的东劳莞的批判,奉献给所有关心东莞以及整个珠三角命运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10,(3):48-48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在《南方日报》刊登的《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珠三角人均GDP达到67321元,折合98552美元,逼近1万美元大关。专家指出,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表明珠三角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即将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CEPA的实施,对“大珠三角”的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将推动港澳在广东的新一轮投资;将加快国外投资进入港澳;提升广东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将为粤港澳就业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林平凡  何花 《新经济》2009,(7):72-75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双转移”和“腾笼换鸟”。解读这两个词,最关键的是珠三角必须在旧的产业、旧的劳动力转移后,要有新的产业、新的劳动力来补充,而新的劳动力是依附在新的产业之上的。新的产业是什么?笔者认为,新的产业要么是国际先进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的领先环节,要么是新兴产业。可以预见,广东未来发展的产业结构就是这两者的结合体。那么,新兴产业从何而来?珠三角能否从自身培育出新兴产业?答案是肯定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珠三角必须实施培育突破性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