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剪刀差的实质与理论突破:与刘福垣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中国农村经济》1992,(8):52-54,F003
“剪刀差”理论的讨论在国内经济学界由来已久,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刘福垣同志在《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对剪刀差理论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否定。本人认为刘福垣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有许多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
对《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的歧见:与刘福垣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发表的刘福垣同志的力作《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可比劳动力法提出质疑,称该方法违背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作者另辟蹊径,从投入产出角度,依据等量投入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直接计算工农业占有生产资料不对等价值创造的影响,得出了工业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而农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结论。我们认为,虽然《刘文》对准确比较工农业收入差异提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刘文》的立论依据以及其结论,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刊登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下称刘文),该文认为工农业劳动者全年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者就业不充分,以及对加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等的分析,读了之后颇受启发,但文中的另一些基本论断,我不能赞同。本文拟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破除剪刀差概念上的迷雾——对若干商榷文章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拙著《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引起剪刀差问题新的一轮讨论。拜读了全部商榷文章之后,我感到剪刀差在理论上的迷雾还远没有破除。但这些商榷文章打破了农经界一个时期的沉闷空气,真正心平气和地展开学术性讨论,这是令人高兴的事。特别是有几篇商榷文章研究问题的切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人民大学产瑞珍教授等合著的《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加强我国农业建设和进行价格改革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论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我国经济学界对剪刀差问题曾进行过比较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工农业产品价值量估算要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之参与研究者所在工作单  相似文献   

6.
我在《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中曾指出:可比劳动力法违背劳动价值论,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展开论述。看了一些商榷文章之后,感到有必要就可比劳动力法如何违背劳动价值论,如何违背价值形成与实现规律再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商榷者。 一、可比劳动力不等于可比劳动 如果有人把可比劳动力只当作同质同量的劳动力来使用的话,这就没有什么可讨论和商榷的,是完全可以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人们把可比劳动力当作可比劳动来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破除剪刀差的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且已几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形成共识。刘福垣同志在本文中对此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工农业劳动者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工农业产品交换中价格的不平等,而在于工农业劳动者占用生产资料的不平等,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从整体上看,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剪刀差是不存在的。本刊在此特予刊出,并热忱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剪刀差是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90年代,以我国农业经济界的权威刊物《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农村经济》为主战场,围绕剪刀差展开了一轮新的讨论。在本世纪90年代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愿记述这一轮剪刀差讨论的主要议题和成果,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历史资料。一、出发点:既有的认识截止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剪刀差的看法基本如下:⑴人们最初是从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研究剪刀差的,把剪刀差看作是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或相对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下跌或相对下跌。这种…  相似文献   

9.
剪刀差问题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参与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剪刀差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剪刀差进行理论探索,在争鸣中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为决策者提出了许多好的政策建议。毋庸置疑,剪刀差的理论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今年新春伊始,我们有幸从《农业经济问题》第2期上读到王忠海同志的文章:《走出“剪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财务会计》2001年第3期刊登了刘军同志撰写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完善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是,笔者对于刘文提出的农业税费征收及一事一议资金的核算方法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与其商榷。一、农业税费征收的核算为了核算农业税费的征收,刘文提出了设置“应缴税费”科目的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核算方法。笔者认为,按照刘文提出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工作量大。照其核算方法,年初把各户应缴纳的税费款计算落实到户并纳入账内核算时,不仅要逐户向村打欠条(否则没…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1年第3期刊登了刘军同志撰写的《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完善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是,笔者对于刘文提出的农业税费征收及一事一议资金的核算方法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与其商榷.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的补正》一文之浅见陈泳《农村财务会计》1994年第6期刊登的刘青申同志《对“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的补正》一文(以下简称刘文),笔者实难苟同。为此,笔者就此与同行们探讨,兼与刘青申同志商榷。刘文认为,在固定资产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问题》1990年第6期刊登刘恩弟和陈宝玉同志的《如何看待农村推行土地租赁制及有关问题》一文(下面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的确,据我了解,正如《刘文》所说,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有向面上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如何看待实践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已经是摆在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的看法与《刘文》正好相反,我认为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不仅是对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一种深化和完善,而且恰恰是最好地坚持了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基本政策的精髓。下面就《刘文》的一些主要观点与结论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4.
工农业商品交换剪刀差,简称剪刀差,其理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剪刀差的内涵;二是剪刀差存在的根据。反思乃至进一步探讨剪刀差理论对于价格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讨论剪刀差的内涵和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分析这两个理论问题对价格改革的影响,并试图由此深入论述价格改革道路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农村问题论坛》第五期发表了我写的《农业越丰收是否国家财政就越困难》之后,有的同志提出不同观点,现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还存在 有争议的焦点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已经消除了,不存在了”。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剪刀差,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剪刀差的实质是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从而形成不等价交换。剪刀差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表明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变动趋势;二是表明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价格背离价值状况。剪刀差的中心意思是表明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剪刀差客观存在,商品交换就是等价物的交换。等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比例,比如小麦换拖拉机、换化肥、换棉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李树青的生平和他翻译伊黎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一书的经过。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李树青将伊黎与魏尔万合著的《土地经济学》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土地经济学界的一大盛事。研究结论:李树青在中国土地经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会计》今年第2期刊载刘少赓同志《改用资金利润率评价农垦企业经济效益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有些不同看法;同时对农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也有些建议,提出来商讨。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也要讲政治 今后工作重在三结合──访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本刊记者王业龙今年恰逢《土地管理法》颁布10周年及城乡地政统一管理10周年,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土地管理事业10年来的发展?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刘文甲副局长兴致勃勃地说,10年来各级...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品剪刀差的存在形式,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粮食生产者的利益是否能够实现,集中表现为粮食同其它产品的交换关系能否自动趋于合理。而衡量交换关系合理与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我国农业经济学界关于剪刀差的研究,这些年已颇有进展,但有一些问题尚处于探索之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价格的条件下,还有没有剪刀差。  相似文献   

20.
剪刀差仍是目前影响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兼评王忠海同志“走出‘剪刀差’的误区”一文林祥金1993年初,王忠海同志分别在《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和《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2期上发表了“走出‘剪刀差’的误区”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