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宁 《财政监督》2013,(11):61-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储蓄率也变得居高不下,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ModiglianiCao提出了“中国储蓄率之谜”问题。本文探究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并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储蓄总额及总储蓄率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率现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结构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势必会对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行为人的储蓄决策,并基于2000-2021年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老龄化对于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以正向效应为主,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提高储蓄率水平。由此本文认为,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发掘银发经济潜力,以及完善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增长率可以更好地降低居民储蓄率,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宋天鸽 《云南金融》2012,(3X):79-79
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储蓄总额及总储蓄率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率现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储蓄率受到最多关注.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争议较大,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着重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负相关,其中消费不足导致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有效投资,是储蓄率负相关的主要成因;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利于总体生产效率提高,更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拉动消费需求;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的经济基数,具体可反映为非市场规律下的政府补贴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有效发挥了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补贴政策已产生效果,具备经济追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适当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10.
高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研究我国储蓄率的具体状况,探讨适度调整储蓄率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战略层面正确认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探索我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扩大内需市场的途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理论和现状考察、影响分析之后,为促进我国储蓄率水平的适度降低,建议重点实施七个方面的政策安排和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储蓄率的宏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华 《济南金融》2004,(12):24-25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收入差距与高储蓄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从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意愿及储蓄率,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资产对其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收入差距和高储蓄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乔虹  宋宇 《新疆金融》2010,(1):17-35
<正>一、中国的储蓄率和全球经济重达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支撑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储蓄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耕三余一"的习惯,以备灾年之需。这一勤俭储蓄的传统似乎在最近20年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  相似文献   

17.
赵刘杰  马众 《时代金融》2016,(6):139-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和储蓄额也在不断增加,高储蓄支持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储蓄率过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居民高储蓄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化解居民高储蓄率的对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与强烈的灾荒记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传统,使勤劳节俭的品德贯穿到了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之中,并被保留、传承,成为一种民族性格.在灾害频发的农业社会,储蓄是农民对付灾荒的基本手段,灾荒与饥饿的记忆,强化了中国人储存粮食与财富的欲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传统的不断弱化,灾荒记忆日益淡薄,新一代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重消费、轻储蓄的倾向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借助于一个简单的两期叠代模型,揭示了人口年龄结构与最优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人口老龄化一般会使得居民最优储蓄增加。随后,我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居民储蓄的作用都是显著的扩张性影响。根据现阶段中国居民高储蓄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的事实,并结合原因探索,本文最后提出了关于有效利用现阶段人口红利和居民高储蓄以及降低未来居民储蓄倾向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海云 《时代金融》2014,(5X):10-1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