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省安宁县太白酒厂厂长刘宝德,最近试制成功一种手提式铁屑铁渣回收器。这种回收器运用磁性原理,由永久性磁铁及胶末刮板组成,形状似电熨斗,可直接从炼铁厂场地、灰渣、矿石中吸附回收铁屑、铁渣,其吸附力强,吸附面积  相似文献   

2.
采用Pb、Cd复合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以空心菜为试验对象,分别研究有机质、生物炭和铁渣对空心菜-土壤系统中空心菜生长状况以及重金属Pb和Cd累积与分布的影响,探寻不同修复材料对空心菜Pb、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g·kg~(-1)铁渣的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d含量,添加20g·kg~(-1)有机质的处理则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含量。空心菜叶片对Cd的吸收效果显著高于空心菜茎对Cd的吸收效果,其中添加10g·kg~(-1)生物炭和铁渣的空心菜叶片吸收效果最佳。添加有机质和生物炭处理中的空心菜叶片对Pb的吸收效果优于空心菜茎,但是添加铁渣处理的空心菜中茎对Pb的吸收效果优于叶片。其中添加10g·kg~(-1)生物炭的空心菜叶片对Pb的吸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和热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粉煤灰排放量也日渐增加.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经济效益,针对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政策及粉煤灰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铝合金锭和中水、洁净水两个综合利用产品日前经长春市经委综合利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由吉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获得了《吉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认定证书》。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原材料工业司、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建材行业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就目前国内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孙吴县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秸秆综合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面临一定的难题。分析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方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效十分显著。成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搞得比较好的地区之一,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量逐年增加随着资源综合利用范围的扩大和产品的不断增加,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北京市综合利用企业已达280多家,比3年前的130家增加了150多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遍布全市14个区县,尤其是丰台、朝阳、昌平、顺义和平谷等区县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值增幅较大2002年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给予税收减免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 ,自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以来 ,各地有关部门加强了协调和配合 ,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 ,加强了税收管理 ,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1999年 ,青岛市经委、国税局、地税局组织人员对已通过认定的 190个企业的 199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进行了年检 ,结果有 37个企业的 39项产品未通过年检 ,被取消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资格 ,收回证书 ,不再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在取消资格的 39项产品中 …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实施,推动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技奖启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评审出2010年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这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科技部正式批准的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唯一由协会承办的奖项。这一奖项的批准设立显示了国家对于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显示了  相似文献   

11.
硫酸烧渣生产球团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硫酸烧渣的特性和试验研究资料,分析探讨了利用硫酸烧渣生产氧化铁球团的的主要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高炉渣资源化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高炉渣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作一些初步分析,旨在使高炉渣资源化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并对未来其高附加值利用的发展提出了看法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拓展活性炭的资源化利用,以过50目的活性炭作为载体,硫酸亚铁为铁源,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纳米铁复合材料。用XRD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就其对模拟的含镍废水进行还原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活性炭):m(硫酸亚铁)为1:2所制备的活性炭-纳米铁复合材料负载的粒子主要是α—Fe,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含镍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国颖 《科技和产业》2009,9(8):58-59,89
介绍了宣钢10#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发电系统(TRT)自2008年4月投产后的运行情况,经过1年多的实践运行证明,TRT系统节能降耗效果显著,环保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传统处理工艺,介绍了宝钢含锌尘泥研究和利用的实践,调研了国外钢铁厂含锌尘泥的利用途径,列举了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的国内外进展,指出火法回用是妥善处理钢铁工业舍锌尘泥的最佳途径,转底炉在资源化利用钢铁工业含锌尘泥及环境保护方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钢铁产业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 《科技和产业》2009,9(7):27-30
我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讲述了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其次通过钢铁产业链模型结合其产业链特点来讨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引入钢铁供应链,进行交易成本分析并考查其可行性。最后总结钢铁供应链这种新制度的建立将对目前钢铁产业的粗放型扩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utilization of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 is low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o clarify the reasons for such low utilization, this paper uses unique affiliate‐level data to investigate what kinds of Japanese affiliates in ASEAN are more likely to use an FTA scheme in their exporting. Ou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larger the affiliate is, or the more diversified the origins of its procurements,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utilize an FTA scheme in its exporting. Second, affiliates that export actively to countries with higher general tariff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FTA. Third, there are clear differences in FTA utilization depending on affiliates' locations and sectors.  相似文献   

18.
何宝 《科技和产业》2009,9(7):100-102
钢铁工业是造成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而烧结工序又是钢铁工业的主要污染源。烧结烟气脱硫成为钢铁企业SO2减排的重点,减排形势日趋严重。本文阐述了钢铁企业烧结烟气的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几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特点,指出了我国钢铁企业在选择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行之有效的节水途径。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污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资源总量与消耗、用水效率、社会经济、环境保护4个角度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价值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对珠三角9市2016—2020年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三角污水资源化利用价值波动上升,各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价值存在差异;利用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利用价值越高;广州、深圳、东莞污水资源化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珠海、肇庆、惠州污水资源化利用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s to explain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during the 1980s. By decomposing productive inefficiency into technical, allocative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the effect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measures on in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empirically tested. A consistent improvement is found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from different sized firms. An improvement in allocativ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in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from different sized firms is also fou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was found to have hardly improved which could be largely due to distorted factor markets. Different sized firms exhibited scale inefficiency which could be due to segmented local production and the impact of a two-tier price system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share among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