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前四个月全国信贷快速增长,但是县域银行贷款增长依然缓慢,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上半年以来,海南省金融机构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取向,信贷领域和结构继续改善,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金融秩序健康稳定。但信贷投放趋缓、银行资金管理难度加大、县域金融供给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是下阶段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2000年全辖经济运行出现良好转机,金融运行质量提高,但经济金融运中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货币政策在取得明显效应的同时,面临着调整的压力;二是资产运营虽出现积极变化,但效果显现尚需时日;三是银行负债结构变化明显,但与政策预期差异较大;四是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政策要求与实践效果反差明显.对此,本文提出,2001年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2000年全辖经济运行出现良好转机,金融运行质量提高但经济金融运行中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货币政策在取得明显效应的同时,面临着调整的压力;二是资产运营虽出现积极变化,但效果显现尚需时日;三是银行负债结构变化明显,但与政策预期差异较大;四是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政策要求与实践效果反差明显。对此,本文提出,2001年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冲击,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10万亿元的信贷投放计划。2010年,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监管部门更加重视保持信贷投放节奏的均衡,尽管"适度宽松"提法未变,但综合看来,2010年货币政策的内涵与2009年大不相同。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部透露,2010年的信贷投放上限是7.5万亿元,比2009年减少3万亿元,减幅近30%。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财政与银行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别性,从而决定了财政与银行之间既相互分工、又密切联系,进而决定了财政与银行作用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相互配合协调。这在我国实际上已成为一条公认的经济学原理。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理是否还适用呢?也就是说在全新的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协调的必要?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财政、货币等在内的许多宏观政策不但存在着相互协调的必要,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还要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9.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银行在信贷资源投放时如何克服逆向选择问题为研究视角,利用2001-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宏观货币政策调整考察了信贷资源投放时银行甄别机制作用于信贷资源流向的机理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银行基于投资的甄别机制扭曲,银行信贷资源流向呈现"过度效应";基于产权的甄别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信贷资源流向呈现"过度效应";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宽松时,基于投资的甄别机制作用减弱、基于产权的甄别机制作用增强,信贷资源流向"过度效应"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17家商业银行2006-2017年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影响。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银行集中度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反向关系存在于较低银行集中度时,临界点位于银行集中度为39.795%时。中小型银行的信贷增速较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更大。银行集中度越低意味着竞争程度越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11,(6):145-150
<正>信贷资产转让是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业务。该业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欧美,80年代到90年代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这项业务已经成熟发展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而在我国这项业务是在2001年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和接受的金融创新业务。2008年美国的次债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9年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之下,银行信贷量剧增,尤其金融机构之间信贷类资产转让业务成为2009年乃至今后中国金融业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3.
周先平 《投资研究》2012,(2):103-112
本文利用MS-VAR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本土银行在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时的信贷行为,发现不论是在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时期还是相对扩张时期,本土银行发放的信贷都会随货币供给增加而增加;外资银行信贷反应相对较弱;在货币政策相对扩张时期,外资银行发放的信贷会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时期,其发放的信贷并不会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对于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面对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党中央及时做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决策,这对于防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并两次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如此大幅度地降低利率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在国外也十分罕见.同时,取消了实施近半个世纪的信贷规模控制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指导意见等.从经济运行情况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是呈逐季回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2000年虽出现了0.1%和0.4%幅度的回升,但2001年至今,又出现了持续性的下降.也就是说,近年来,实际上在积极货币政策的环境下,通货紧缩状况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且仍在继续,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货币政策效应呢?我们认为,仍主要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秋蓉 《济南金融》2013,(10):11-15
本文运用1996—2012年月度数据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对投资及消费的刺激作用存在非对称性,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强很多。(2)货币和信贷都可以对消费发挥积极作用,信贷的作用稍强,货币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几乎为零,而信贷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很明显。(3)利率对投资和消费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拉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进一步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发现当前应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而且目前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比货币政策有效。  相似文献   

16.
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趋显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其发生态势、具体流程、构成情况等都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尤其是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致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二是加剧了市场的投机风险;三是对维护金融稳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四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窗口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代理国库,对国家提供信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但中央银行仍应保持相对独立性,不能完全受政府的控制和操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稳定币值,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取得一种比较超脱的独立地位.本文针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而又不独立"的地位在职能、组织、人事三方面的诸多限制加以论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鄂永健 《金融博览》2009,(17):11-12
今年上半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货币信贷持续高速增长.并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下半年.尽管绝对增量有所下降,但受政府投资项目继续投放、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等因素的推动,信贷余额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信贷结构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超  胡思玥 《会计研究》2012,(11):39-48,94,95
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体系为主,在企业融资研究中,考察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信贷观"下的贷款渠道及信贷配给理论,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到信贷供给时,未受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受影响较小,而受约束企业的杠杆率随着政策的紧缩(宽松)而减小(增大)。考察我国2003-2009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经验证据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在政策宽松时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信贷观"并不一致,受约束企业的杠杆仍然较小,未受约束企业的权益及债务均较大。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及企业融资决策,改进金融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伟军 《银行家》2008,(1):116-117
2007年以来,为缓解流动性过剩,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频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货币回收力度.这虽然抑制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但对于作为弱势金融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紧缩货币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信社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隐含的支付性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