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垄断有理?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垄断是一种腐朽,是一种市场暴力;垄断导致技术停滞与制度腐败。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本来是没有争议的经济学常识。但在中国,在当前,垄善"还是"恶",居然成为了一个需要  相似文献   

2.
行政垄断是指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利用行政权力构筑政治壁垒而形成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经济学的发展从纵向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中都有针对于垄断的相关论述,但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3.
常修泽 《中国物价》2013,(11):17-19
在中国这样一个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转型时期,"垄断"问题十分复杂。本文在把"垄断"划为三大类别、六种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破垄"方略———"结构性破垄"。具体概括为"三不破"、"三破":对真正的自然垄断性环节,对法令性的垄断,对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中,不应破垄;对过时的、假冒的所谓"自然垄断"和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环节,对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对阻碍和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要坚决破除。对于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不论是经济性垄断行为,还是行政性垄断行为,都应在反对之列。为实现"结构性破垄"与"反垄断",需要着力推进三大改革:即所有制结构改革、价格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观点     
《光彩》2014,(2):8-9
正"靠排他性垄断所赚的钱,在经济学上不能叫经济利润"——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日前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他认为,"现在凡是能赚钱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靠政府的排他性垄断。靠排他性垄断所赚的钱在经济学上不能叫经济利润,只能叫会计利润。会计利润不同于经济利润,好多隐形成本并不记在账上,表面上看是赚钱了;但如果把隐性成本(经济学家称之为‘机会成本')也算进去,就不能算是赚钱。"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引起资本的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规范的西方经济学认为,许多因素都会造成垄断,但规模经济、专利制度和政府干预则是造成垄断甚至造成某些行业近似完全垄断的主要原因。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垄断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  相似文献   

6.
从欧美反纵向垄断协议的实践看,其执法表现出四个特点:与非价格垄断相比,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受到了更为严厉的处置;合理推定原则适用范围扩大成为一种趋势;执法理念演变反映了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反纵向垄断协议执法逐渐趋向于个案的经济分析。基于欧美的执法经验,完善中国反纵向垄断协议执法需要逐步明确合理推定原则,加强纵向垄断协议方面的补充立法,结合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开展个案的经济分析,还应加强非价格纵向垄断协议方面的执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制定竞争策略时,应根据所处地区市场的类型和特点来衡量竞争策略。经济学理论将市场结构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极端,垄断市场是另一种极端。极端不会是普遍存在的状况。现实中的市场大多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市场是既有竞争,又有垄断;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称之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市场的垄断程度,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垄断竞争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危害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艳红 《江苏商论》2005,(12):132-134
行政垄断是时下最为严重的一种垄断表现形式,对整个社会机体造成了很大危害。从经济的视角对行政垄断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行政垄断在一般经济学意义上对市场经济机制所造成的侵害及在WTO背景下对国际经济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将是推动反行政垄断立法事实依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金碚 《财贸经济》2000,(2):79-80
垄断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经济学范畴,社会各界也经常使用这一名词。戚聿东博士所著的《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对中国的垄断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实证考察了中国的垄断状况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并进行了有关对策研究。该书的主题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垄断现象的创新之作。该书共19万字,分十章阐述了垄断的概念界定、垄断的发展历史、垄断的成因、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的资源配置效应、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中国现行市…  相似文献   

10.
刘艳婷 《商业研究》2012,(8):102-107
传统经济学对经济性垄断市场结构效率的判断侧重强调垄断的效率损失。随着经济学以及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适度集中的垄断寡占结构,其效率性的一面被逐渐认识。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看,垄断地位是相对的,垄断结构并不排除竞争;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强调了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区分;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垄断结构呈现新特质,市场的可竞争性增强。论文最后对垄断结构在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效率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横向垄断是与纵向垄断对应的概念。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垄断协议,通常被简称为纵向垄断;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通常被简称为横向垄断,又称水平联合、卡特尔。无论美国、欧盟还是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对横向垄断持"零容忍"态度,适用最严厉的执法标准。一、横向垄断的构成要件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明确禁止5类横向垄断行为:(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  相似文献   

12.
马涛 《商》2012,(1):76-80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综合创新这一范式逻辑运动的形式,提出"综合"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新理论完全可以从旧理论的"综合"中创造出来,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综合创新这一运动形式。"综合"创新还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体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挺 《商业时代》2007,(26):10-11,13
行政垄断是我国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其基本类型包括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两种。行业行政垄断直接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导致垄断行业运行的低效率,同时还将产生以寻租为目标的腐败行为;地方行政垄断妨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运行效率,使得资源难以在地区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对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倘若不对行政垄断进行控制的话,行业行政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选择行政垄断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对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进行管制,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增加企业运行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打破垄断才能激活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解读:许小年1月10日在浙商证券举办的"危中求机,聚焦主题投资"报告会上做出如上表示。他指出,我们不需要政府创造需求,民间有的是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一、垄断的概念和国外反垄断立法执法情况(一)垄断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垄断已是谈论的较为频繁的词汇之一,但像任何其他概念一样,未必使用的十分严格。人们所谈论的垄断其确切含义可能是不相同的。这在日常生活中倒无关紧要,但涉及具体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问题,给垄断一个确切的界定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常,我们所讲的“垄断,渊源于近现代的政治经济学。垄断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及…  相似文献   

16.
垄断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经济学课题,而反垄断也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备受瞩目的经济学手段。垄断和反垄断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对其褒贬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通过对垄断和反垄断利弊的客观分析,探讨我国反垄断法对国企垄断和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莉 《价格月刊》2014,(4):92-94
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垄断行为,在部分行业,纵向价格垄断协议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行规"。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给市场予极大震撼,社会对反价格垄断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从几起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及其法律监管加以分析,进一步深化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出现的低效率、高工资、高福利等现象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探索并改革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方式。按照经济学理论,垄断可以分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市场垄断等几种。我国属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我国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两大类,而且通常是自然垄断中夹杂着行政垄断,市场垄断性行业还没有形成,政府应对自然垄断行业给予更多的管制。本文主要以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方面政府管制的力度和缺失作一介绍,并对齐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最后提前有关完善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经济行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潘淑清 《江苏商论》2008,(5):141-143
竞争和垄断究竟哪一种市场结构更有利于IT企业技术创新、更具创新优势,一直是IT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主流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进步。但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垄断是市场对竞争成功者的一种奖赏,垄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盈利率、拥有较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本文以IT企业为例,对IT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内在动因与合作各方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支持了后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杨立岩 《消费经济》2000,16(3):49-50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概念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其基本的含义即表示单一商品价格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增减的额度。在教科书中一般都将消费者剩余作为完全差别垄断厂商的垄断收益,其实严格地讲,这只是一种概略的估计,从而是不精确的。本文拟将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