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人均GDP从当初的155美元提高到6094美元,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中国模式的奇迹,应当承认这种增长模式的有效性。因此,中国的发展,不论是在增长速度下行的当前,还足在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未来,仍然要重视政府主导、地方竞赛和投资拉动的套路。  相似文献   

2.
汤敏 《中国外资》2009,(5):20-21
要想成功地应对这次危机,就要启动我国的内需,把靠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变成一个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反思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已是迫在眉睫。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长期持续,既不符合当前国家利益,更不符合中国崛起的长远战略。中国崛起的未来,系于扩大内需战略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人物·观点     
《证券导刊》2012,(21):7-7
吴敬琏:中国经济增长要从依靠投资转到依靠效率 在不同的场合,年逾八旬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都会提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他认为,增长模式的转变,从“九五”规划就正式提出,到了“十二五”期间仍然是发展的主线,究其原因是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期金融业如何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危机时期,我国必须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内生式增长”的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需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新技术、新能源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业的发展速度,使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同时,自身也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的模式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和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可以看到,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指标GDP的长期均衡关系支持中国金融发展的“供给导向型”模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不一致;财政支出增加的经济增长效应要弱于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昝永新 《西南金融》2007,(11):20-21
摆脱片面、盲目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经营取向,转变业务增长模式,早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共识,并实施了一系转型举措,但从顺应金融开放形势分析,转型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本文从基层农业银行的角度,分析现行业务增长模式,剖析制约增长模式转变较慢的根源,探寻加快增长模式转型步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保持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来储蓄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且已连续数月有余。于是有人认为:我国储蓄的增长目前已进入拐点,高增长时代即将过去。考虑到储蓄的重要作用,如果其增长模式和态势发生变化,势必对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追问一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我国所处的重型工业化阶段投资消费比例失调、高度依赖于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理通货膨胀,除了短期调控,还应注重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视角解决问题,具体包括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全社会对通胀的承受能力、通过推动生产效率提高化解成本压力,以及优化货币政策规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