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频繁流动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因素。文章从高科技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涵义入手,具体分析了高科技企业及其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提出了有效激励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经历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励其建言行为;知识型员工组织公平感知会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知识型员工的组织公平感知,会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学习动机的影响力;知识型员工组织公平感知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建言行为的影响,当知识型员工感知到组织公平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拓宽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理论层面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员工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当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知识型员工的表现是一个企业发展快慢、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由于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给我国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对知识员工的管理与激励问题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文章就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成 《经济师》2004,(12):157-157
文章从知识型员工的定义、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现状、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入手 ,从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莉 《经济师》2012,(9):212-213
文章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涵义、特征以及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企业知识型员工新的激励模式。指出,企业家只有真正将知识型员工当作人才,当作"第一生产力",给他们提供和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和谐环境,才能使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慧敏 《经济师》2007,(12):220-221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该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以防止人才流失是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入手分析流失原因;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入手,就我国现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流失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在明确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大小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建立一套针对不同类型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机制。文章根据知识型员工流失造成的损失大小和流失的可能性大小两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指标,借鉴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知识型企业特点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知识型企业的激励思路;介绍了全员激励盟约在国外知识型企业的应用,并阐述了这种激励制度对我国知识型企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敏 《时代经贸》2007,5(12Z):194-194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型员工对企业越发重要,但其流失问题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文章从知识型员工流失和风险识别入手,从风险的防范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1)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以其良好的知识创造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然而,近年来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不断攀升,利用传统管理理论有效管理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正在面临困境。文章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新视角,结合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提出了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企业会使用各种资源。资源标识是一种高效明示该资源特征属性的信息形式,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文献对企业资源标识这种简述形式进行一般性地理论定义和描述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建立企业资源标识的概念模型、集合结构模型及拼图结构模型,从理论上一般性地定义和描述企业资源标识,并归纳出13条标识的基本原则,为分析、设计和管理企业资源标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是企业微观管理研究的一个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和完善有机食品市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环境意识的形成,人们日渐产生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囿于现今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其发展后劲不足。本文试从当前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现状出发,针对现存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求有效的市场管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广义虚拟经济试图在马克思的生活对象化理论指导下,超越物本思维进行经济理论创新.生活的对象化有两层涵义:一是生活凝结成人们之间进行交往的对象;二是生活成为人们认识和观照的对象.这个理论将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逻辑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为解释价值现象的理论原点.当充分的市场平台出现时,虚拟价值进入了交换领域,广义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产品注册商标的管理与发展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凯  王树恩  刘晓纯 《现代财经》2007,27(9):44-47,F0003
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在数量、使用以及注册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我国农民的收入指数。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的管理和使用在各利益相关者层面均存在观念和能力上的不足,只有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体系的全面解决方案,从政府、行业中介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三个角度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的迅速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消费模式之一。但网络购物合同相较于传统买卖合同的特殊性,使其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认定更加复杂。交易的标的物为无形电子信息产品时,以买受人收到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作为风险转移的时点;交易的标的物为有形物时,不论是卖方包邮还是买方自付运费,承运人货交买方时标的物风险才随之转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艳  徐晓琪  王琰 《技术经济》2006,25(8):121-123128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本文从资源耗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对辽宁省若干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Li Nie 《Applied economics》2017,49(11):1055-1070
This study employs pure-sign-restriction approach analysing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foreign reserve accumulation and discusses the foreign exchange sterilization behaviou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oC). Sign restri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ffects of reserve accumulation shock are initially ambiguous on all variables, but later a positive influence only on base money can be observed. With regard to sterilization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even though it degrades gradually over time. In China, the monetary authority actively undertakes sterilization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remove the influence of passive release of base money caused by foreign reserv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Yong-Yil Choi 《Applied economics》2013,45(26):3193-3201
This article uncovers a macroeconomic threshold for avoiding deep recession under globaliz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long-run natural rat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broadest measure of money balances and nominal government spending, namely the natural fiscal velocity. Applying this threshold to the actual economy can give us two benefits: first, comparing the actual rat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broadest measure of money balances and nominal government spending with the natural fiscal velocity can provide an early sign to anticipate deep recession under globalization. Second, controlling the actual fiscal velocity so as not to exceed the natural one is such a macro calibration that the authorities can easily justify their pre-emptive actions as a means of avoiding a deep recession trap under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魏红  张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0):154-157
技术中心评价系统是一个包含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的多目标评价系统。针对该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不充分现象,提出了企业技术中心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在多因子综合评价中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fluctuations in hours worked in Canada, Germany, Japan and the U.S. It is particularly motivated by Galí’s (1999) VAR study,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a positive technology shock reduces hours worked, at least in the short run. However,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echnology shock is identified without recourse to Galí’s long-run restriction, which has been subject to active controvers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uncovers other important sources of fluctuations in hours worked to reflect the concern, raised by numerous studies, that technology shocks leave most variations in hours worked unexplained. Specifically, there are six shocks underlying our model, and they are identified using a set of sign restrictions.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 that in all four countries, a positive technology shock significantly reduces hours worked. This technology shock, along with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shocks,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short-term variations in hours worked. As the forecasting horizon increases, technology and demand shocks become less important, whereas labor supply shocks contribute to explaining the bulk of long-run variations in hours worked. Finally, the empirical relevance of Galí’s long-run identification restriction is tested and the results are related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sign restri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