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额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修正,引入一步SYS-GMM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能源消费、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扣除了加工贸易量进行修正后,贸易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贸易开放与能源消费交叉项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即贸易开放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间接地制约了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具体而言,能源消费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畅 《现代商业》2011,(3):127+126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也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社会生产力的核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能源消费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而对于这种联系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和预测。本文就将通过定性的分析初步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给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市场带来了更为剧烈的波动,全球能源需求放缓,油价短期内大起大落。在新的国际能源供求格局下,中国油气进口大幅度增加,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能源贸易形势复杂,国家能源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必须重新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视能源贸易,把握和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加速能源结构优化,争取油气领域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政策方面,建议加快能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制度体系;优化国家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建成多元能源储备系统;支持民营能源企业走出去参与能源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互联互通进程。  相似文献   

4.
《商》2015,(25)
众所周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源始终是重要的基础,并且同样推动着经济的进步。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从人均能源的占有量来讲并不高,而且使用率也并不高。经济实现发展与增长始终需要物质的大量投入,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定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最终只会使能源无法保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目前我国能源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存在极大的矛盾。所以,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更有利于在整体上掌握能源消费的特点,并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优化能源消费的结构,进一步推动经济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能源的国际贸易是能源生产与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展延,它既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能源贸易的国际环境,又能体现该国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关联程度。 一、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的特点 建国后,随着能源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从能源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见表1)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我国石油贸易的历程,对我国当前石油贸易的出口量、进口依存度、进口地理方向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石油贸易中存在着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集中度高、渠道单一化,对国际石油定价缺乏影响力,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等突出问题,应采取逐步降低对外依存度,努力构建多元化石油进口格局,降低石油进口集中度,加大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深化国有石油企业改革,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石油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SO2、烟尘和氮氧化物。这与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而CO2的排放与能源结构、消费量和能源效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使能源污染的经济成本逐年增加。应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环境标准推动能源技术进步、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8.
能源的国际贸易是能源生产与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展延,它既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又能体现该国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关联程度。能源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能源进出口贸易是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迅速传递,商品、资本的流动比过去快得多,世界经济已越来越形威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能源消费现状,并基于产业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了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机制,以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最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VECM)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能源消费,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的途径归结为技术性效率改进、稀缺性效率改进和结构性效率改进三种类型,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在能源消费产出效率改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不同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变化的原因作出了解释,并提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产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因此,如何客观的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进行国际比较,把握我国外贸依存度适度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的我国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其背后高投入、高污染的能源消费方式使得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问题愈加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融合技术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方法,揭示出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供给不足、效率低下、污染严重三大问题,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尽量减少能源消费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扩张,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也急剧增加。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一再牵动社会的神经,是关乎我们现实和未来生存发展的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能源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它属于劳动资料;能源贸易是能源交换和流通的总和,不包括人才、专有技术和机器设备在国际间的流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但即使是以石油消费为主的国家也引发了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商品短缺时代的结束和资源短缺时代的到来,这就需要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受国内资源条件和生产能力的约束,我国油气能源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上升,进口额逐步增加;加之能源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海运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的分析外贸依存度的概念、意义以及它对于我国的影响,并借鉴前人专家的研究,来重新分析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否过高。最后提出在我国在面对外贸依存度的问题上该如何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全面的分析外贸依存度的概念、意义以及它对于我国的影响,并借鉴前人专家的研究,来重新分析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否过高。最后提出在我国在面对外贸依存度的问题上该如何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陆芳 《北方经贸》2012,(9):34-35,39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对湖北省能源消费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湖北省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湖北省能源弹性系数较高,能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罗巧云 《中国市场》2009,(32):63-64
自200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的依存度相当高,但中国在世界铁矿石定价中没有应有的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既成事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最大受害者。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分析铁矿石的贸易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规避铁矿石涨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1978-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 D P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考察能源消费与GDP在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内在依赖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消费总量变动会引起实际GDP增加值和实际工业增加值的变动,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