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温暖寒冬 2005年元旦,香港遭强冷空气突袭。 据香港天文台测报,市区的最低气温仅 为6.4℃,是香港43年以来最为寒冷的 一个新年。凛冽的寒风使得市民只能瑟  相似文献   

2.
李嘉诚果断进退毫不犹豫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兴起塑料花热,他迅速生产塑料花;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购买了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又迅速入市炒作,毫不手软。这样,他的资产像气泡一样膨胀起来。李嘉诚投资果断,一旦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像投资时一样果断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带水。在一次国际城市内幕交易买卖中,他遭到了别人的诬陷攻击,因此声言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官司,后来他明白此举“劳神伤财,于事无补”、“双方都没有赢家”,于是立即罢手休战,进行了“冷处理”。还…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蕞尔小城,每一寸的土地都是稀有资源。对香港而言,土地的价值尤其明显,所以每逢触及土地的议题,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近日,位于香港西贡郊外的大浪西湾,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李嘉诚:捐赠1.3亿帮助受灾学生;邵逸夫:捐赠1亿港元重建校舍;李兆基:拨款支持香港医生前往灾区;张祥青:唐山大地震遗孤心系汶川;王石:改捐1亿元支援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3):18-18
一场金融海啸。股市楼市大挫,令香港40大富豪财富总值减少超过54%,由13,962亿元降至近6,400亿元,其中以赌王何鸿桑身家大缩近90%最剧。同时也把包括刘銮鸿、查懋声家族等去年6位富豪冲出40大之列。  相似文献   

6.
尤安山 《沪港经济》2011,(12):57-57
无论社会风气曾经如何堕落,物欲如何泛滥横流,贪腐依然可以整治,法治和良知依然可以重建。在这方面,香港廉署的许多做法是值得内地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李嘉诚:捐赠1.3亿帮助受灾学生;邵逸夫:捐赠1亿港元重建校舍;李兆基:拨款支持香港医生前往灾区;张祥青:唐山大地震遗孤心系汶川;王石:改捐1亿元支援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8.
程乃珊 《沪港经济》2009,(10):70-71
有轨电车成为香港的心律 有轨电车是香港的一个标记,自从1904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港岛出现,每天早上6时起,“叮叮当当”的电车声就开始进入港人生活。100多年来,港人已听惯了这样的叮当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非但不觉得烦躁,反而觉得好听,并渐渐地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这个城市的心律。  相似文献   

9.
王耀成 《宁波通讯》2005,(11):34-35
且慢,难道世界上有用一只眼睛看电影的人吗?除非他是个残疾人!——我这里所谓“两只眼睛看电影”,乃别有深意在焉。  相似文献   

10.
《沪港经济》2010,(6):44-47
在环保领域,上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香港已感落后。从"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污染治理起步,上海的政策从被动应付逐步转向积极进取。2010年世博会更极大提升了这个城市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借助后发优势,上海正在实践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环保与科技规划,碳计算、碳补偿、碳中和等新概念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而香港,虽然精细化管理上有优越性,但在低碳总体战略上已被内地赶超。  相似文献   

11.
守一 《沪港经济》2010,(7):38-38
作为外资大财团、大机构的房地产投资顾问,寓钻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罗志豪活跃在沪港两地的房地产界。这位操着一口港式国语、具有明星气质的香港年轻企业家,对于世博有着独特的视角。在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的江景餐厅,他对记者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2.
《特区经济》1992,(6):24-27
<正> 香港多功能中心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国际化、自由化、多元化是香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目前香港已经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大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成为金融、贸易、运输、旅游、信息等多个国际性、区域性中心。香港城市功能的转变,既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同步,也与经济规模的扩大相一致。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各行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辐射力的增强,先后形成了全球性、区域性的贸易、运输、旅游、信息、金融等多个功能中心。  相似文献   

13.
14.
早前市场消息显示,邵氏主席邵逸夫与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已同意分别向杨国强借出25亿港元和30亿港元,帮助其完成收购,此外,由花旗银行牵头的银行团贷款事宜也已经基本落定。另有消息透露,有关交易的细节需要进一步的磋商,预计各方将在一个月内签署协定。  相似文献   

15.
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想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对中国内地的迅速崛起,香港处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关口.香港若要继续与内地共赢并带动内地发展,必须重新定位,即经过10~20年的努力,将香港建成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16.
17.
郭涛涛 《环球财经》2010,(10):100-101
李兆基预计,到2012年,公司内地公用事业业绩将会与香港煤气业务业绩看齐,此后持续增长更将快于香港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一、香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的成就从6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持续迅速发展,香港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设施完善、技术先进、运行高效的体系,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立体式的公路交通网。除了8条主要公路干线构通香港的  相似文献   

19.
张寒 《中国西部》2009,(7):52-53
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SARS、甲型H1N1流感社会“大考”的香港,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发现这座城市对中国命运的承担,希望在中国明天的历史上也能留下香港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0.
日前,来自全国的200多名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联代表在西安陕西宾馆汇聚一堂,全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中国民营企业已走过25年风雨历程,下一步创新动力究竟来自何方?怎样历史地看待民营企业的贡献和问题?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益最大化之间如何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