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少学者对通过P2P借贷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持看好态度。然而,在当前创新金融下的P2P市场上,融资成本高的现状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P2P借贷融资交易成本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降低P2P融资成本的条件,针对信息效率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网络技术成本三个条件分别提出降低P2P融资成本的具体措施,并提出监管与制度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重视互联网的融资方式,通过P2P网络借贷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缓解融资难问题的模式,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和P2P网络借贷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而为中小型企业通过P2P融资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P2P网贷平台的扩张异常迅猛,由于其门槛低、缺乏监管部门,P2P网贷平台频发卷款潜逃、欺诈、投资者血本无归等事件。本文从我国P2P网贷平台行业概况出发,以典型的P2P网贷平台企业作为例子分析当今行业现状、各自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P2P网络借贷的形式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2P网络借贷的性质认定直接决定了监管体制和具体的监管措施。虽然在美国等国 家,P2P网络借贷被定义为证券发行等金融业务,但在中国,P2P网络借贷却被定义为个人对个 人的直接借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不被认可为正规的金融业务。然而,经过创新改造之后的 中国大多数P2P网络借贷业务,仅仅在形式上与直接借贷和民间借贷相类似,但在实质上与传 统的民间借贷已经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将P2P网络借贷归类为民间借贷,使得监管体制和监管 逻辑存在很多悖论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依托于网络而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性质上属于小额民间借贷,其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我国P2P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行业自律性较差等障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P2P网络借贷在发展初期遇到一些问题难以避免,在对其进行规范的同时,应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既要按照银监会要求,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系统的转移,亦应关注其中的业务机会,积极开展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服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间借贷领域内的一种创新,P2P借贷近几年在我国飞速发展,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系统之外促进资金融通的一种重要补充.但伴随它的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资金安全风险问题.本文以P2P借贷为例,主要从其发展的技术操作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风险分析,能够使国家政府层面更加准确把握P2P借贷模式各种风险,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7.
P2P与众筹是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两种金融融资模式,使得中小为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便捷与高效,从而为中小微企业的不断壮大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P2P及众筹融资模式兴起时间较短,其运行方式还不够完善与规范,从而制约了两种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高质量应用,不能较好地为中小为企业筹集到充分的发展资金。本文将从P2P与众筹视角详细分析中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健康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p2p网络借贷平台,p2p行业的发展迅猛而令人瞩目,随之而来的是部分网络借贷平台的诈骗事件、卷款跑路、提现困难等负面问题。本文在梳理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现状,提出了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行业自律和监管三个大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p2p网络借贷平台,p2p行业的发展迅猛而令人瞩目,随之而来的是部分网络借贷平台的诈骗事件、卷款跑路、提现困难等负面问题.本文在梳理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现状,提出了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行业自律和监管三个大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紧跟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推动,P2P网络融资模式已经成为了目前新兴的融资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P2P网络融资模式的风险及监管,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P2P融资模式的选择关系着一个网贷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文以 P2P网贷公司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选择出100家网贷公司,比较研究各自的融资模式和不同模式下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总结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最适合网贷公司的发展,并介绍了房产抵押保障等新型融资模式。最后,分别从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和贷后监督等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P2P融资模式的选择关系着一个网贷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本文以P2P网贷公司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选择出100家网贷公司,比较研究各自的融资模式和不同模式下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总结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最适合网贷公司的发展,并介绍了房产抵押保障等新型融资模式。最后,分别从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和贷后监督等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威岩  宫建华 《征信》2016,(4):88-90
近年来,融资租赁因其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型金融业态,但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却是一直困扰多数融资租赁企业的难题.由于P2P平台投融资方式的简单快捷,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借力P2P平台获得有效融资.但e租宝事件的发生又使广大投资人对融资租赁与P2P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担忧.从融资租赁与P2P相结合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了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及其所产生的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型网络金融诸如P2P网络借贷的出现,不仅仅是对金融的突破和困惑,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触动。它较之传统借贷模式能有效摆脱地域和实物传输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为借款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随着隐藏的问题诸如提现困难、违法经营乃至跑路等事件的不断暴露,以及在高利诱惑下出现的非理性异样膨胀,其中的风险也不可小视。本文立足于P2P借贷的实际,围绕预警防范这一主题,循着"预警设计—实证检验"的脉络,着重搜集相关网络借贷平台的公司数据,将其纳入独具网络借贷行业特色的指标因子,构建了层次指标的风险预警架构;进而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计分和广义回归分析测算平台风险概率等,加以相互印证,旨在探寻适度监管的预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哈佛商业评论》称,P2P借贷是2009年的20大突破之一,银行和信贷危机促进了低风险P2P借贷的增长;而Sviokla则预测,网贷将成为未来10年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创新。针对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依赖信息技术平台融资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本文通过对网络融资模式的分类介绍,分析探讨网络融资模式较传统融资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风险,并就完善小微企业网络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P2P网络借贷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后,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P2P网络借贷网站作为一种新兴的民间中介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存在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兴起和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金融制度下产生的P2P网络小贷对于打破传统金融制度的束缚,解决小微企业、社会弱势群体融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P2P网络信贷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网贷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健全相关以及法律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公关政策的政策引导作用并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也随之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创新模式不断涌现,逐渐发胀成为涵盖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上P2P理财(又称P2P网贷)、众筹、阿里金融等多种形式,其中更以P2P网贷平台为互联网金融盛行以来最大的一个创新。P2P网贷平台具备时间自主、空间自由、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等优点,吸引了社会群众广泛的关注,其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P2P网贷模式的特征与影响的深入探讨,对商业银行应对的挑战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企业竞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企业融资的速度和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而传统的融资渠道相对发展落后,造成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创新融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业务模式的创新,融资业务正在经历一场由线下到线上、由集中到分散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融资性担保行业伴随着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发展,自国内2007年首家P2P网贷平台上线,不少平台都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以便为投资人提供担保。这种模式并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传统业务,且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呈现出的独立担保倾向、以及与平台潜在的关联关系使得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关注。针对存在的风险,可尝试从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债权价值发现机制的探索、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等角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