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变化,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方式非法集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般理论认为本条规定了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也有认为本条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选择性罪名.但目前基本上已认同为单一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相似文献   

2.
目前,严重的非法集资行为往往被定为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是这样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设立非法集资罪。通过分析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立非法集资罪的必要。同时,对非法集资罪的设立思路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4.
周阳 《经济》2006,(3):42-44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过程中金融法制当局自由裁量权过大,这反映了金融管理者在金融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游移不定的态度:不得不放松管制的同时,又害怕市场的自发创新力量一发不可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金融犯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诈骗方法实施的主要侵犯财产权益的行为,即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的“金融诈骗罪”,如集资诈骗罪;另一类是以其他方法实施的主要侵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即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司法实践中,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区别,非法占有的目的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中的“其他方法”如何理解以及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如何处理.笔者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有关案例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刑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06,(6):52-52
4月29日下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对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的德隆主案做出一审判决。德隆原总裁唐万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相似文献   

7.
众筹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作为新兴金融业态,它具有普惠性、脱媒化及新公共性等特点,在监管上受到诸多诟病.刑法上的擅自发行股票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使股权众筹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在金融风险上存在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方面又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应通过建立准入豁免和退出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和消费者分类制度保护和天花板规则等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吸收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内在要求,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究其原因则是融资渠道不顺畅.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金融市场,所以,我国应该深化金融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市场,使之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众性作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之一,对于其理解上学界大多依据非法集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将其理解为不特定对象.由于该标准自身存在概念模糊、外延不清的问题,导致司法适用中该罪名的入罪范围过于宽泛."公众性"的理解,笔者认为对象不特定性及人数众多性不得偏废,只有不特定的多数人才可能现实上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故公众性应意指不特定之多数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大概60%以上的借款都是民间金融,现在企业大概也有1/3来自这方面,现在大家觉得习以为常,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的法律问题。现在提出来一个新的课题,实际上民间金融合法不合法,可能司法界要有一个解释,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是如果你是拿着自有的资金,包括你入股的、合伙的去放贷,那没有问题。你要是拿着公众的(在法律上说是不特定钱)去放贷,这是绝对不允许。  相似文献   

11.
陈建琳 《技术经济》2000,19(11):51-5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 ,金融市场作为一种企业的竞争可想而知。而金融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促销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涉及金融产品、价格、期限、利息、利率等方面。一、金融产品策略第一 ,金融企业必须了解掌握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紧紧抓住投资需求变化的趋势 ,仔细分析现在金融产品的特点及其市场营销状况扬长避短 ,刻意求新 ,积极开发推销金融产品 ,寻找新的金融市场空间 ,扩展新的目标金融市场 ,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第二 ,可采取集中突击性策略。即在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对民间神资的现状、作用和规范进行了阐述,并建议要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神资的有关政策。而此前,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有识之士都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此进行探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更是频频为民间融资的“正名”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游走于网络与融资中间,监管缺位,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事件频频上演。据互联网金融垂直门户零壹财经监测,今年10月,共有38家P2P平台出现问题,超过了去年11月的34家,创下了自P2P平台在中国出现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亦有不少P2P平台涉及"非法集资",但因诸多因素,都无法立案。而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的金融改革始于1979年。金融市场是近年来在金融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金融市场的出现,打破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开拓中崛起的,规模不一、形式多样。既有同业拆借市场和一级证券市场,又有二级证券市场和融资公司。不仅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而且一些企业也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而成为市场的主体。据统计,1987年末全国银行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6月7日开庭审理了“德隆系”下属德恒证券和该公司的7名管理人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由于是“德隆系”第一个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德恒证券的审理被称为“德隆系刑事第一案”。  相似文献   

16.
声音     
《资本市场》2011,(11):12-12
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相似文献   

17.
柏超男 《经济师》2011,(11):204-205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个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对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完成的。研究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文献繁多,主要集中于对金融中介存在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对金融市场定价问题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并逐步深入和细化。但是,存在着孤立研究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问题的倾向。实际上,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对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经济与管理》2004,18(7):76-78
金融中介机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平静日益被打破,“优胜劣汰”的改革会使一些金融机构退出金融市场。为了保护这一退出过程中的存款者利益,构建良好的改革氛围,迫切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本文主要分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选择,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揭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进程中某些非正常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市场再发展的开拓策略和现实操作重心。作者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萌发阶段,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金融市场的再发展应采取配称开发策略,同时着力改善税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