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宁的农业产业即将迈人“十一五”进程。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作为区域经济的辽宁农业,只有正确看待产业发展的现状,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农业经济发展全局,才能把握全球经济机遇,将辽宁的农业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战略下,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是适合辽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前景如何,对全球经济又有何影响,越来越为世界瞩目,在座各位也非常关心。对于这个问题,年初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这就是中国将继续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小、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个世纪及之前的100多年里,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但同时也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50%的矿产资源。21世纪或者更长的时期,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13,(12):44-44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与政治全面发展的新里程碑。下一阶段,中国需要通过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实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转变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贾康 《上海企业家》2006,(2):55-56,F0003
中国下处于经济、社会的转轨时代.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势不可挡.在很长的一个历史价段上.房地产业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之一。我们可以看看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它经济起飞之中的支柱产业.曾是建筑业、钢铁业、汽车业。房地产业的建筑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对于美国确立头号强国的地位.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有目共睹,中国现在经济起飞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促进中国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融入并影响全球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的扩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开始用“国际化”这个关键词来定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我们由此强烈的感受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中国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宁 《河北企业》2009,(7):56-56
过去的一年,无论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世界经济来说,都是惊险而艰难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仿佛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很短时间内就牵引出了一系列经济问题: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连大型银行都自身难保:传统制造业陷入困境.连汽车业巨头也风光不再:各国纷纷拿出救世政策,却发现问题丛生,无从下手。这一年对于中国的服装加工企业而言.更是痛苦的一年:众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残留下来的企业多数也是勉强度H:以往信誉好的欧美客户纷纷出现信用问题。欠款现象非常普遍:而经济环境的低迷使得订单大大缩减:本币的升值.使得纺织业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减;而越南、缅甸、印度、孟加托等国更低廉的成本.增加了订单的流失。从目前的情况推断,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将持续走低,经济环境仍会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服装加工企业探索出一条生存、发展的新道路.是实际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日本物流学发展的特点王槐林综观日本物流学的发展历史,发现它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特点.仔细研究这些特点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改革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借鉴日本物流学发展的经验.发展物流事业.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物流学...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企业》2004,(5):18-19
嘉定工业经济发展面对当前战略机遇期、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个重要关口,必须将目光定格在大上海、长三角、以及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编制切实可行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低碳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从依据低碳经济原则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转型、基于柔性能力促进服务业竞争力提升、通过基地建设促进服务业获取集聚经济效益等三方面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路径,以期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和命脉,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国隔竞争的主体是大企业.但背后是国家.因此.加快推动大企业的发展是政府一项很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利用战略层面的政策去扶植自己的民族大企业.是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美、日、韩等国大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2.
康术军 《活力》2010,(4):121-121
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健康、扎实地向前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科学发展观指引的道路,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那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就是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科学发展全面打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  相似文献   

13.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09,(10):7-7
亚洲将引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亚洲开发银行9月22日发布报告称,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正在证明自身要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报告预计,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2010年将达到3.9%、6.4%,高于今年3月预测的3.4%、6.0%。报告还预计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8%。报告还预测,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将持续轻微通缩,然而2010年经济增长将加快,而这将带来3%的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发展和消费扩大。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下,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发展.由东南大学李廉水教授和科技部杜占元司长主持编写的《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些问题做了详尽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现代,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联动发展。不存在没有文化推动的经济,也没有不需要经济支撑的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欠缺就是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实现创建良好的微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目标,特色经济的发展将会是根本基石。本文分析了特色经济的发展与微型经济文化中心的关系,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作为中国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许多项目已准备开始或正在实施.这对中国IT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IT厂商将持续实施其本土化策略.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中国本土IT市场将持续升温。另外,国内市场的残酷竞争、产业链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积极探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认为,准确定位是前提,技术创新是灵魂,人才、资金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江西作为内陆省份,不东不西;既没有东部的发展优势,也没有西部的优惠政策,经济一直比较落后。要想实现江西在中部的迅速崛起,保持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因此,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实现全民创业是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钟世威 《活力》2010,(10):39-3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动了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在更高基础和水平上发展。“九五”时期、“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前三年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4.5%、10.0%和14.3%,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806.9亿元,比1995年增长3.7倍,三次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48.1:23.5:28.3调整为2008年的30.6:31.3:38.2。虽然哈尔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东部省份的县域经济相比.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差距较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市场的基石,失信是市场的大敌.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信用却成了当今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乃至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其原因分析入手,阐述了解决信用危机的对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