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细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1.6L以上的汽车贡献率很低。  相似文献   

2.
《工业会计》2006,(4):62-62
汽车市场有4大不成文铁律:10万元买不到B级车,中级车市场是日韩车的天下,合资品牌汽车的品质强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必须从低端车型开始。但华晨2006年2月18日下线的骏捷以出色的表现改写了这4大铁律。  相似文献   

3.
自主品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初谈自主品牌的人都是很单纯的,不过就是想为中国汽车工业荐言献策而已。"何龙之争"原想把自主品牌的讨论变成论战,  相似文献   

4.
齐头并进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0):86-89
荣威750的推出,上汽奉行的是拿来主义,荣威550的上市则证明了上汽消化吸收的能力,而荣威350则更进一步显示了上汽再创新的水平。高速公路上已经有新款的MG6在奔驰,MG的复兴之路已经拉开序幕。Mini和路虎已经在德国人和印度人那里获得新生,MG为什么不能由中国人来复兴呢?  相似文献   

5.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最激烈的阻击,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无论2008年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无论前路如何,自主品牌汽车别无选择地必须亮剑,而要亮出什么样的剑则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汽车增长有三种方式:一是资金增长型,以美国为代表;二是技术增长型,以日本为代表;三是消费增长型,中国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旦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其能量将  相似文献   

7.
《汽车观察》2013,(7):60-66,68,96
《雾里看花:德国MAN的中国迷局》2005年3月刊(创刊号)MAN新官上任,Anton Weinman密访中国。记者从首都机场一路追到西安,在酒店的大堂里进行了本刊第一次封面故事的专访。2002年初,德国MAN公司抓住了进军中国的最佳时机:中国汽车井喷的前昼,但是MAN并没有很好把握机会。F2000一款车型分别与陕汽和青年进行合作,最终不欢而散,与宇通的合资也在2009年以分手告  相似文献   

8.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9.
郝芸 《汽车观察》2012,(10):64-66
就像一个踌躇的慢性子,在中国商用车市场逡巡十年后,现代商用车终于落子西南. 8月28日,韩国现代汽车和四川南骏汽车的合资项目在四川资阳开建,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商用车70万辆的能力.到2020年,项目将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26亿元,总投资200亿元.可以说,这是目前商用车市场投资金额、产能最大的合资项目.  相似文献   

10.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2,(7):100-101
2012年4月25日,第四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圆满落幕.事实上这也仅是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新形势新情况,业内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与创新等进行探讨与交流的平台之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强弱,关系到我国能否完成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在国内"重整轻零"积重难返的大环境下,本土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更值得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惟一机会     
汪涛  刘姜 《汽车观察》2008,(8):78-80
对于缺乏基本核心优势的中国自主品牌而言,混合动力、电驱动等新能源技术将是其战胜对手的惟一机会。2007年末,国内各大媒体和研究机构对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忧虑:认为2008年是自主品牌必须要突破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汪涛 《汽车观察》2011,(7):24-24
发改委目前对于汽车新建合资项目的审批非常谨慎。一方面是因为行业整体的产能控制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家扶持自主自创品牌的发展,对于合资项目则冷落了几分。  相似文献   

13.
林雷 《董事会》2005,(11):88-89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外品牌纷纷以合资的形式角逐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企业的汽车品牌发展却显得举步谁艰,在向中高端市场的挺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长期.在品牌多元化时代,中国的本土企业究竞该如何实现品牌突围,提升自己的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14.
谁是大赢家?     
黄蓓蕾 《汽车观察》2011,(12):42-45
是跨国公司?是合资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非也!蒋姮看来,中外企业的世纪大战中它们都获利不菲,但最大的通吃赢家还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背景导读八世十年,不仅催生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更让一批"八世"后的汽车企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标杆.在入世十周年的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做了这样的概括:八世是中国"向世界开启了一扇门"、"是中国拥抱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汽车观察》2011,(2):88-90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战略与市场规划部部长叶晖(左一)为年度车型大奖开奖,上汽MG6获此殊荣,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袁国新(中)上台领奖,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右一)为其颁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摩配》2006,(9):18-18
近两年,自主研发必称自主品牌,许多人认为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华晨、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的发展,并进而提出这些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决定了中国汽车发展的走向。在这种舆论导向之下,媒体几乎持一边倒的态度,认为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功莫大焉,而合资车企除了为外方获取市场和利润之外,对于自主研发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合资车企中从事技术和研发的人员大部分为中国人,而且这些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成果大部分也应用在国内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7.
真正考验     
很难想象,如果在"三大"的名下没有真正的自主车型,"三大"将如何成为真正的"三大";如果自主阵营中缺少了"三大"的身影,中国汽车又该如何实现全面反攻?  相似文献   

18.
菲亚特急攻     
展翔 《汽车观察》2012,(8):56-57
没有一个企业曾经迫切的想退出中国市场,但在若干年之后,其又迫切的想进入中国市场.菲亚特,这一次准备好了吗? 6月28日上午,菲亚特再度进入中国市场后的首款国产新车菲翔在长沙正式下线.吸取了以往教训,菲翔成为菲亚特集团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一款全新中级车,采用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全新的CUSW平台. 只是,对于带着十足诚意重新来到中国的菲亚特,这一次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耐心.  相似文献   

19.
吉丽亚 《汽车观察》2013,(12):47-47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汽车评测活动中,《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李上雄表示,今年的汽车试驾感觉整体水平都比往年好,这就是进步的表现。如果中国的自主车企业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进步,那么自主品牌总有一天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认为,客户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永远要把体验者的感受放在首位,打造精细化的体验感受。自主品牌车跻身中高端市场,有没有优势?面对众多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如果要跻身于中高端市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李上雄社长表示:从整车水平上看,性能确已接近中高档的水准,首先这款车有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才是获  相似文献   

20.
围猎中高端     
原本作为中流砥柱的中端市场正在被不断侵蚀,大中端市场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其边界也正在经历新的分化。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大体呈现这样的格局:外资豪车品牌坚持高端路线,合资品牌汽车的主力市场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着力发展中低端市场,三者相安无事,互不影响。然而,这种现象2011年出现破局,三股力量交锋首次激化。每年年底是车企轮番上演价格战"博销量"的关键时刻,然而,2011年中高端市场的价格战起码提前了半年,竞争提前进入"肉搏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