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意识普遍提高。2006年6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对境外投资的外汇政策做了简化,体现了支持鼓励境外投资的精神。在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形势下,进一步放宽管制、简化环节,为企业"走出去"创造宽松的环境,成为外汇管理部门转变管理模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抓住境外投资机遇,"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已超过3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1倍。虽然企业"走出去"类型体系逐步完善,投资优势及成效比较明显,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风险,且呈现急剧增加态势。特别是目前,在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引导尚显不足,以及相关的信  相似文献   

3.
朱青 《涉外税务》2015,(4):6-10
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即所谓"走出去"),已是当前我国一项战略性的经济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清除企业"走出去"的税收障碍是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措施。我国现行的税收抵免制度与"走出去"企业的客观需求不相吻合,已经阻碍了企业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亟待国家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而最彻底的改革就是顺应国际趋势,放弃境外税收抵免法,转而实行免税法。  相似文献   

4.
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委托中介机构独立开展评估与考核,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中国企业的投资利益,并增进了双边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近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中国投资需求更加迫切,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和更广阔发展空间;越来越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和动力日益增长,广泛开展市场对外投资合作,涌现出许多类似合作区的集群式"走出去"项目。"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建设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5.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持久力的一项战略举措.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换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也有利于平抑外汇储备的压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给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境外投资与承包业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加强境外投资与承包业务的税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有建筑企业境外投资与承包业务税务管理的思路与重点,旨在为"走出去"国有建筑企业提供税务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建民  朱琦 《涉外税务》2012,(12):73-74
境外投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通过分析"走出去"企业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一、苏州市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一)基本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州市已开始有少数国有外贸公司到境外建办贸易公司或设立代表机构,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各类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不断提高,投资项目迅速发展,"走出去"的方式和领域逐渐多样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境内机构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8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05161号,以下简称《通知》),简化了银行为我国境内机构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和参股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的管理手续,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后续金融支持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某一个国家的立场出发,国际资本的流动有两种基本方式:外商直接投资(资本输入)与对外直接投资(资本输出).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跨越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获取或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的投资活动.从我国的立场来看,FDI主要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的直接投资.同样,从我国的立场来看,对外直接投资ODI(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我国企业或组织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获取或控制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的投资活动.“走出去”战略是现阶段我国完善对外开放程度的主要内容,更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核心内容,而对外直接投资承载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境外投资规模日趋壮大。在境外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税收和外汇储备,带动了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服务、劳务输出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锻炼了参与竞争的能力,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创造了条件。国家外汇管理局为方便企业在境外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企业境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一个国家经济"走出去"及货币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大型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从而为国家的国际化战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需求。近年来,银行业国际化加速的趋势,体现在其中既包括资本层面的频繁对外股权投资、并购、参股浪潮,也体现在经营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税收风险逐渐成为影响"走出去"企业境外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从项目导向过渡到制度导向的新视角,分析"走出去"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企业加强税收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吉林省“走出去”的企业逐渐增加,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境外资源勘探开发,逐渐发展到房地产、建筑材料加工生产、农业开发和粮食种植等行业。然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每迈一步都不易,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中最普遍的是境外直接投资,但是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境外直接投资存在着较多的风险。本文围绕我国境外投资所处现状分析、我国境外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我国境外投资活动中风险的防范对策三大方面展开讨论,对我国境外投资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和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参与跨境经济交往的活动日益增多,境内个人"走出去"境外投资也日趋活跃。然而,目前我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尚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和制度缺失,不利于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管理,同时使部分个人跨境资金交易游离于外汇监管之外,给异常  相似文献   

16.
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实现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寻求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走出去”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毕竟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南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因此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甚至有的境外投资企业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面结合笔者工作体会,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主要外部风险及防范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较大风险。本文借鉴美日韩等国境外投资的经验,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发展迅速,境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境外投资地域、形式和投资结构广泛多样,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本文结合2013年河北省境外直接投资年检情况,深入了解河北省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境外投资管理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好河北省企业“走出去”战略,促进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展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是引导外汇资金有序流出的有效途径,是支持"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有力措施,也是实现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尚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和制度空白,不能充分满足境内个人境外投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现状、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相关原则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从江苏实践来看,企业"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引导和支持;就税务而言,应当进一步完善国际税收政策,优化对外投资服务,提升境外税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