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叙事学中的视角理论去观照鲁迅小说中各种视角的娴熟运用,从而指出鲁迅小说在艺术成就上的又一个特点,以利于我们对鲁迅小说创作经验的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巨大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内容与作者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具备艺术真实,小说语言具有新鲜、含蓄、简洁和凝炼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龙瑶  刘国庆 《黑河学刊》2010,(10):52-54
鲁迅先生早期的五篇文言论文,首篇《摩罗诗力说》可以看作是一篇讨伐旧文化的檄文,随后四篇论文更是充满了求新、求变的思想,表现在小说中即是对现代性的诉求。无论是对旧文化的讨伐,新文化的呼唤,贯穿鲁迅小说创作的主线始终是"立人"思想。这种"立人"的启蒙思想使得鲁迅的小说在那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成为一面永不倒的旗帜,鼓舞那些在黑暗中为中国寻找出路的革命青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4.
赵靓 《魅力中国》2010,(25):179-179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而鲁迅在表现这一深刻思想内涵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强有力批判。鲁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借他的口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就从文本出发浅析小说丰富的内涵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阐释鲁迅小说中启蒙者对民众的"唤醒"与民众间的"召回"相对立的结构方式.认为二者既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复调,同时也是作家"绝望"的生命体验的来源之一,因此作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便更显得悲壮而苍凉.  相似文献   

6.
王玥  李翀  邱玥 《魅力中国》2011,(18):107-107
鲁迅的小说《离婚》虽不及《祝福》、《伤逝》那般出名,但是也是鲁迅笔下的得意之作。其文中,女性主义,反对封建礼教,独特的叙事视角的文章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力求“画出国民的灵魂来”的过程中,“看客”形象无疑是鲁迅小说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综观鲁迅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鲁迅一直都在对“看客”形象进行不断的挖掘。“看客”形象是鲁迅先生一个不解的情结。这情结来源于作家的心灵与现实社会不断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这个典型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阿Q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塑造了阿Q的独特性格特征,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李睿 《魅力中国》2013,(19):110-111
鲁迅的小说中的个体孤独是绝对的.这些孤独者在他的小说中以一种决绝的生命个体存在,他们不被理解也找不到任何同类,有些是被孤独的,有些则是主动选择孤独的,这些孤独选择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反现代”的思想内核。本文通过对这些孤独者个体生命的析出来观察孤独作为一种“反现代”精神的存在实质。  相似文献   

10.
梁静文 《魅力中国》2014,(16):100-100
《药》作为鲁迅呐喊集中早期小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命名非常有艺术特点,不仅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和境遇等,隐藏着丰富的信息。还暗示着深盎4的社会背景,本文尝试通过浅析华老栓、华小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的名字,来探讨小说深刘的社会背景.从而理解小说的深刹主题。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以幽默和讽刺做为他的独特坚韧的战斗手段,首开了我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他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叙述话语,创立了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表面的平静和滑稽之下,掩饰着深刻严肃的主题。讽刺是他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较突出地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还有一种讽刺手法的运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便是鲁迅小说中景物描写具有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研究鲁迅小说<伤逝>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更趋向于对文本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学术态度平和中正,成就并不很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张弦小说创作在民族文化反思阶段的地位、贡献的特殊角度,论述一九八五年前后我国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民族文化反思思潮的形成原因、历史贡献及不足。文章认为,张弦在继承鲁迅民族文化批判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发展和开拓。一是把民族文化批判的对象由社会消极人物转向社会中坚人物上;二是解决了鲁迅小说中未解决的问题——对封建思想们民族性格消极面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的科学的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徐万平 《中国西部》2011,(23):120-123
在20世纪的经典作家中,鲁迅堪称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巨擘。鲁迅的一生以自己独特而敏锐感受到的个人的痛苦和孤独与民族的劣根性相融合,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两百余万字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杂文,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5.
史红华 《科学决策》2008,(10):112-113
周文是在鲁迅的直接指导与扶植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左翼作家。周文毕生的小说创作都在继承并发展着鲁迅的部分因子,在人物形象上,塑造出底层民众的形象,寻求解放的女性形象和小知识分子形象,重现了鲁迅笔下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境。同时,以韧性战斗的精神大胆反抗“吃人”的封建思想,秉持“文学即人学”的理念,执着于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迟子建分别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语境下创作了乡土抒情小说.由于所处时代不同,他们的乡土抒情小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情怀:鲁迅在对自在自足的乡村纯朴人伦关系的留恋描述中,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文化及其对农民的精神禁锢和身心戕害;迟子建作品中那纯净的童年世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揭示着古老的乡村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表达她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约定俗成生活的反叛.在叙事策略上,他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童年视角.  相似文献   

17.
"假洋鬼子"这个说法,出自鲁迅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写的小说,迄今已近百年. 一百年前的假洋鬼子,产生于当时五四精英全力以赴引进西方文化,抨击假冒伪劣之际.  相似文献   

18.
唐燕 《新西部(上)》2013,(7):110-110,1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翻译西方学术著作的过程中创制出大量的汉语新词,特别是曾有过留日经历的鲁迅,其作品中有多处使用日语词汇的痕迹。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杂文、小说、散文以及私人日记和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情况及表达效果。认为这些词汇诞生之后,对中国进步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忧虑和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唤醒了长时间笼罩中国民众的沉睡心理。而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反传统的文化内涵,强烈地反映出了他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下层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更是被深刻地表达。也正是在这种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鲁迅先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结,从而使《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文学想象中,"身体"无疑具有迷人的色彩.福柯说身体即权力.在文本里,身体、权力、启蒙、革命、意识形态等多重复杂关系之间纠葛不清,从而构成了身体政治学的文化话语.这一话语在鲁迅的小说里时而呈现时而隐蔽,该文作者则力求对此话语进行解读(或解构),祛除其表面的迷魅,探讨小说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