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G相比3G具有明显的带宽优势,并且网络智能化程度更高。因此,以流量、速率为计费基础,以用户智能识别及业务策略控制为手段,以此提升无线宽带资源利用率及有效率,促进流量以及流量价值提升,将是4G定价的重要策略之一。4G网络对商业模式及定价的支撑能力1.用户识别,即按照用户属性、需求、时间、地点及接入网类型等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为用户提供QoS保障以及按需提供带宽、区域流量包、闲时流量包等。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业务IP化趋势下,城域传送网将由现有的TDM业务(E1/STM-1)逐渐转向承载FE/GE的IP业务。全业务的经营导致城域传输网不仅承载2G/3G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面临着海量带宽的承载压力。然而,国内运营商目前主要采用城域传送网MSTP/SDH,承载以小颗粒TDM业务为主的2G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业务,缺乏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数据网规模较小,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域网发展需求。传统的城域传输技术如MSTP是以电路交换为核心,承载IP业务效率低,带宽独占,调度灵活性差;而MPLS网络保护和组大网能力弱,网络管理手段缺乏,多业务承载和同步传送能力差;Ethernet组网成本优势明显,但在网络保护、QoS、OAM、网络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城域网需要采用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组传送平台来实现全业务统一承载和网络融合,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本文比较了现有基于PTN组网模式的优缺点,提出OTN+PTN组网模式,并阐述其业务开放模式和保护策略以及组网要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OTN+PTN组网模式适用于有多个RNC机房的大型城域网,并可以极大地简化骨干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的网络组建。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关3G增值业务的分类比较多,多数集中在通信、娱乐、商务、内容等几个方面。面对诸多3G增值业务,国内运营商期望以此类业务分类为基础进行拓展,提供一些创新应用来丰富客户的3G业务体验,由此带动消费者对移动数据流量的消费,获取更多的盈利。已经在海外获得成功的创新应用为国内运营商的3G业务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试验田作用。  相似文献   

4.
2G时代语音为王,短信作为增值业务为移动运营商作出了巨大贡献.3G主要是语音短信流量的运营,而在4G时代,三家运营商的业务格局是什么样的?在短信、话务收入快速下降的情况下,运营商如何重构4G商业模式,抓住数据流量需求暴增的机会赢取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宽带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这是因为随着Internet的发展,瓦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信市场也随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运营商以语音业务作为唯一的承载业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发展宽带业务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谁能在宽带市场上抢占制高点、占领领先地位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在过去几年企业的发展中,江苏电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江苏电信积极发展宽带接入朋户,不断创新宽带业务。那么,随着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江苏电信在宽带业务的发展中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移动4G客户发展基本符合预期 2014年是中国的4G元年,中国移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4G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32万个4G基站,覆盖了300多个城市;为了促进4G终端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推动TDD走向全球,中国移动上半年明确了定制终端的“五模十频”标准,目前中国移动4G终端的种类近300种,其中五模TDL产品近60款。在宣传方面,中国移动投入重金,进行了4G业务的全面推广,一时间,移动4G的速率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在营销方面,中国移动抓住4G竞争的空窗期,推出3G、4G一体化套餐,优化流量资费,大力推广4G业务。  相似文献   

7.
4G网络的特点在于“快”,理论上能够达到100Mbps,可达3G网络速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意味着其对应的通信产品不只是一般语音通话、手机上网,而是高清影视、音乐下载这些网速要求高流量耍求大的产品,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通信服务体系将会围绕高速度大流量这个核心进行完善。好在各运营商已经有了3G时期流量运营经验。都有相应的流量使用提醒。  相似文献   

8.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6,13(7):61-62
3G网络管理功能 根据5G网络组网结构,5G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核心网、IP承载网和业务系统。因此,3G网管系统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李晓辉 《当代通信》2006,13(8):65-67
随着骨干网层面多业务承载的讨论尘埃落定,各大运营商采用了单独建网或单一多业务网承载方案解决了多业务在骨干网层面的承载问题。城域网作为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的接入和汇聚的平台,是下一代网络落地的关键点,是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域网的多业务承载将成为下一阶段各运营商网络优化和改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市场中,伴随2G技术的成熟,3G技术逐渐走向前台。3G网络提供了比2G网络更大的语音容量和更强的数据通信能力,突出的数据通信能力(更大的系统吞吐量、更高的峰值速率、更强的QoS保障等)使得3G网络能承载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1.
3G网络可提供的话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以及基于转交换的NGN业务的推出,对本地网的承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最早提出“流量经营”策略的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2013年比上年增加了1.2倍,以“高速率、低时延、永远在线”为特征的4G给中国移动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加之“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两大国家级战略的出台,为中国移动“王者归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厂商     
烽火通信承建全国首个TD电子政务承载网近日,在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烽火通信承建的全国首个TD电子政务承载网在黄石市顺利开通。该项目的开通,不仅对加快移动网络IP化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有力支撑黄石市电子政务各项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我国信息通信主管部门正式给国内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从此打响了3G战役。到目前为止,运营商运营3G网络已有4年多的时间,逐步摸索出了中国3G发展的模式。在新的时期,由于运营商不断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更多的业务或产品亦日益走向多元化、融合化、智能化、集约化,这些丰富的业务都要通过媒介物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与用户见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信业》2003,(12):74-74
NGN网络试验的经验积累和即将到来的3G网络建设,都使运营商对IP网络的建设目标日趋清晰,那就是分层网络结构、多业务承载、易管理运营、以IP为核心全网融合的万兆IP电信网络。万兆电信级IP网络:优化现有的IP网络架构,提供以万兆IP、万兆以太网  相似文献   

16.
陈橙 《中国电信业》2014,(11):70-71
随着国内外3G技术运营商的多年经营以及未来物联网、云计算、LTE技术的稳步发展成熟,大数据时代渐渐向我们走来,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越加紧密。另外,随着3G、4G手机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数据流量业务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32138.1万GB,同比增长71.3%,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39.4M,同比增长42%。其中手机上网是主要拉动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例达到71.7%。未来几年内,3G、4G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必能带动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对于运营商来说,数据业务已经成为影响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亿美元,降幅达到8.4%。全球运营商纷纷意识到了未来数据业务营收必将逐渐取代语音及宽带营收,成为主要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与3G业务相比,4G业务以网络频谱宽、通信速率快为特征。4G时代通信更灵活、智能化更高,可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随着4G卡与终端的销售,4G的正式商用将直接推动我国运营商服务的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营商服务模式和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与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与话务经营和宽带经营所不同,流量经营是通信运营商向信息运营商转型在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全新命题,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改变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建设》2001,13(5):59-59
传统电信业100多年来一直采用以“电路交换”的技术路线,话音业务仍占主导。由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传统电信网络种类繁多,不同的网络承载不同的业务,话音、数据、图像、传真等业务,均有各自的承载通信平台。随着数据业务占电信业务比重的不断增加,电信网络基础结构正在发生本质的变迁;以话音为主优化设计的网络,必须经过修正和优化以适应宽带数据网络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运营商全面进入流量经营时代,话音低值化已成为明显趋势,2013年三大运营商语音收入出现全面负增长,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流量正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新一波驱动力,流量收入将成为运营商的支柱收入.客户体验始终是保证业务收入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流量业务的客户体验随着3G、4G网络技术日益成熟、覆盖逐步扩展而持续改善;但流量提醒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合理化却成为拉低客户体验质量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