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9日和20日,运输、存取、认证、支付及安全方面的近距离通信(NFC)和射频识别(RFID)等非接触式技术的生产商,将参加在中国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亚洲智能卡及安全连接展览会。在展会上,国际与本地的演讲者将讨论智能技术在亚洲以及全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1年,有两个关键词在沪上百姓中频频相传:"智慧城市"、"城市光网".上海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工作更方便.而由电信部门实施的"城市光网"计划,也让上海的客户率先感受到了提速后光网的神奇速度.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智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智慧城市不仅要智慧,更需要安全,安全是智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智慧无从谈起.我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安全隐患.一是信息核心技术缺失的隐患.多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美国的"IOE"(IBM、Oracle、EMC),而严重"IOE依赖症"的风险在于可...  相似文献   

4.
《当代通信》2006,13(11):44-44
握奇数据在昆明举行的“城市公共交通IC卡系统建设与升级供需见面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例基于非接触式CPU卡的城市一卡通解决方案,引起与会的强烈兴趣。同时握奇数据还在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手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SIM pass。  相似文献   

5.
移动支付将井喷式发展,零售业"钱"景喜人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短信、蓝牙、红外线、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手段,允许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远距离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包括手机订购、手机缴费、手机银行、刷手机消费等业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掌上电脑等。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有多少村里人将"进城"、"做城里人"当作自己的首要目标。时至今日,又有多少城里人十分向往农村的美好生活。据统计,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然而,星罗棋布、快速扩张的城市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痛苦的考验。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令地球的安全面临挑战。这或许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美好生活的原因之一吧。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看到了用信息通信技术来解决城市烦恼的曙光。看看这一系列的活动和纪念日的主题吧:"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群"、"生态、低碳和数字化: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转型"……目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解决城市给地球、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正成为业界的探索热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让城市"长高了",周边新区的建设使城市"变大了",而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推进,城市将前所未有地"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当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大通信运营商及96家联盟理事单位共同参加了新疆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大会。该联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IT、软硬件行业的各大企业共同发起,由从事相关技术与产品并具有行业与领域代表性的企业和科研单位等相关机构自愿组成,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是其中的重要一员。目前,新疆公司的智慧城市建设覆盖“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3大领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人口剧增,伴随的是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城市道路建设的滞后。如今,道路、桥梁越建越多,却始终缓解不了交通拥堵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正逐渐向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人们期盼可以利用这些高科技实现智慧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难题。山西“无线城市”定位为“连接政府及各细分领域服务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助力政府改善基础民生”。近年来,山西“无线城市”通过汇聚海量的信息和应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数据分析、位置、支付、短彩信等多种能力,为百姓提供了易于使用的交通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智慧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福建厦门建成全球首个TD"无线城市",两年多来,厦门TD"无线城市"建设向着更深更广的应用迈进,目前已打造出政务、交通、医疗、环保、安防、能源、农牧、金融、人居、校园、服务、旅游等12个智慧版图,让市民可以获得无时不在的无线互联信息服务,让智慧生活由梦想变成现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6日,全国第一个省级"无线城市群"也在厦门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继在厦门建成全球首个TD"无线城市"后,全力推动TD创新运营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京市邮政局预付费卡平台为例,从业务、技术和安全机制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预付费卡支付平台搭建、运营的流程,并对邮政发展预付费卡支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行业进入决策模型 智慧城市行业进入影响因素分析 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罗兰贝格、波士顿等均从行业吸引力和内部竞争能力两个维度切入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决策.从大方向看,智慧城市行业进入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行业吸引力需要考虑具体行业的信息化需求规模、需求增长潜力、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进入壁垒等;内部竞争能力更多地应考虑企业战略是否与进军某智慧城市领域相匹配,内部资源储备如人员储备、关系储备、网络储备等是否适应进入智慧城市领域,内部能力储备如产品提供能力、服务提供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产业链协同能力等是否支撑进入智慧城市领域.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这是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我们得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城市交通,科学控制交通流,提高道路交通效率,改善道路安全。其实不仅仅是在智慧交通方面,目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如约而至。在去年关注"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后,今年国际电信联盟又把目光转向了农村,呼吁"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向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积极落实,在今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以大量篇幅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重点阐述。当最具传统意味的"三农"遇上了最具现代气息的信息通信技术,碰撞出了非比寻常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全球电信业几乎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更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城市生活的美好。然而,在我们为城市ICT美好生活叫好的同时,不应该忘了农村地区,农村信息化不该成为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可喜的是,今年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突出了"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作为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后续。农村生活如何才能美好?如何才算美好?……带着对今年"5·17"主题的种种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听取了他对"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邮政办储蓄的概况从1986年2月开办邮政储蓄以来,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邮政储蓄业务。为了方便储户出差、旅游、购物等减少随身携带现金的负担,并开办了异地存储业务,可以在一个城市指定的一些邮局互相间存取、也可以在不同城市指定的一些邮局互相间存取,目前异地存取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利用用户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世界电信暨信息社会日主题定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with ICTs)。这一主题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交相辉映,表达了全人类希望进一步提高未来城平的普遍愿望,信息通信技术(ICT)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催化作用。日前,本刊特意专访了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听取了他对今年5·17主题及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7.
RFID系统簧全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每个RFID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节点通过智能网关接入到网络层。目前,RFID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RFID标签访问缺陷、篡改或泄露标识数据、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 with ICTs"(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既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好"的主题实现了很好的呼应,更借助这一主题表达了作为人类科技文明成果之一的信息通信技术之终极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借助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城市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能够充分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转型、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方式变革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首届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智慧城市建设掀起了新热潮。2016年2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商务活动的总称.如何更安全便捷地进行网上营销支付,目前还没有一个令所有消费者满意的答案.在中国,网上支付更是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时时困扰着我们.尽管如此,网上支付因其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已日益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