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这无疑是对地方政府“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一种肯定和回应。目前,改革还仅仅停留在减少财政层级的层 相似文献
3.
金人庆部长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县要积极探索推行省对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对其他县也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开展这一试点。”本文拟对江苏省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利弊问题,作些分析,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5.
县乡财政体制是整个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县乡财政的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县乡财政的困难与日俱增。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中央对基层的各类转移支付趋于增加,但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农村税费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国家和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经济单位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推行“省管县”对县级财政经济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以及“地改市”的实行。各地纷纷推行“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唯浙江省把“省管县”体制延续下来。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浙江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政与财务》编辑部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9):1-1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诸如乡镇机构臃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农村公共物品严重缺乏等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农业税免征后的县乡财政体制与现阶段新形势之间的矜持较为突出。要化解这些矛盾,必须遵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财政体制实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对县国库体制、职能定位及业务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自2005年1月1日起,我省财政将在资金划拨方式上实行“省管县”,即省财政将财政拨款越过(地)市财政直接拨付到全省各县(市)。“省管县”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是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实行的“省管县”、“市管县”体制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这既是农村政策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财政税收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税作为乡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税免征后,乡村收入结构将会发生结构性调整。如何加强对乡级财政的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将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进一步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总体上偏低的状况,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增资政策,加之近年来由于乡财政供给人员增长较快,使得财政支出中人员工资支出绝对额和比重都增长迅猛,乡镇政府尽管努力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却赶不上人员增支的速度,人员负担已到了财政难以承受的地步。一方面是国家、省有关增加工资的政策不能落实到位,一些县市有欠发工资现象;另一方面是工资来源渠道不合规,有挤占、挪用事业费和通过借贷、举债的渠道发放工资的行为。其表现如下:(一)沿用原有财政管理体制,致使…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中央财政大力推行“三奖一补”政策。近几年,中央财政的“三奖一补”政策力度正在逐渐加大,成为财政支持农村的一个亮点。2005年安排“三奖一补”资金150亿元,2006年增至210亿元,有效调动了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精简县乡机构人员、控制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财政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好上级赋予的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本地贯彻落实“三奖一补”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必须重点关注“四个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县乡财政收入、支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适应性调整,加上中央和省市财政财力下沉.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基本实现了“输血式”平衡,但这种平衡仍然比较脆弱,与县乡政府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还不相适应。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应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行“扁平化”改革,增强“造血”功能。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逐步建立职责清晰、权责对等、收支平衡、管理有序的县乡财政运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20.
乡村收入大幅度减少,县乡财政困窘,基层政权难以正常运转。农民减负,乡村就要减收。农村税费改革目标是使农村整体减负率至少达到20%以上.并保持长期稳定。这意味着基层财政收入或村级组织经费至少减少20%的收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