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陈浪涛  沈洪波 《物流科技》2005,28(9):101-104
供应链管理(SCM)的核心是处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组炽机构之间的协同和一体化运作.随着供应链各个环节协同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实现跨部门或跨组织的知识共享,从而更好地为供应链一体化协调运行提供知识支持服务。本文结合供应链条件下的知识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推理(CBR)的供应链知识共享框架。  相似文献   

2.
论供应链知识协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协同思想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作为知识活动的共同体,必须实现知识协同,谋求知识共享和创新.文章在研究供应链知识管理的自组织特性(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系统诸要素远离平衡、要素间非线性及存在涨落)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供应链知识协同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登 《物流科技》2005,28(10):52-54
本文论述了供应链中知识管理以及知识共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系统框架,并详细介绍了其中供应链信息系统,企业集成知识门户,知识库的建立等几个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供应链中进行知识共享应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昌明 《物流技术》2014,(19):375-378
从战略联盟的角度,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了治理结构和知识共享两个变量,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供应链协同程度较低时,治理结构倾向于契约型联盟,企业间主要共享显性知识,促进了利用式创新;当供应链协同程度较高时,治理结构倾向于股权型联盟,企业间主要共享隐性知识,促进了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知识、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含义进行了辩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与创新对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影响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关键要素,并总结了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主要方式与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2):53-60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供应链背景下的企业层面探究了环境管理实践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并通过来自110个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企业环境管理实践对技术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知识共享在二者关系中分别具有调节和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正确认识并有效开展环境管理实践;同时,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客户等供应链伙伴来共享知识和信息,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供应链整合来创造一个协同的供应链环境,以此加强环境管理实践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茜茜 《物流科技》2013,36(1):84-87
在分析供应链协同中中小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及知识转移对中小企业的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到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知识转移的动机,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的知识转移模式,随后从显性与隐性两种知识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知识转移方式,最后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以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知识转移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要使企业不处于劣势,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进行知识共享。文章从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方面,建立了供应链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企业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等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在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层次模型,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措施以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可行的知识共享能力评价体系是发掘供应链内发展潜力、发现知识共享能力不足的有效方法。文章剖析了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能力的主要因素,将供应链环境特征、供应链内成员企业间关系、供应链知识共享平台作为供应链知识共享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供应链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G1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提出基于G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于真真 《物流技术》2021,(3):114-118
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间选择知识共享的策略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知识的吸收转化系数以及系统内知识共享的创新成果分配系数的影响,当企业间的知识类别和知识量越互补、企业的知识吸收转化系数越高以及创新成果分配系数越高时,企业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而知识共享的成本、知识共享的风险越高时,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瑾 《物流科技》2005,28(11):50-5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案例,试图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从单个企业拓展到整条供应链中,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客户化供应链产品开发为研究背景,以知识协同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品协同开发的动因和机理,提出了基于客户化供应链的产品开发知识协同机制,旨在从知识管理视角探讨提高我国供应链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式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兴国  顾兢晶  王炎 《价值工程》2007,26(11):64-66
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可以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使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讨论了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供应链间的知识共享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了评价的相关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赵恒志 《物流技术》2010,29(13):147-148,151
在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过程中,通过建立伙伴关系,进行知识整合来使企业具备独特的能力是在供应链中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实现协同效应的主要途径。文章阐述了供应链知识资源整合的内容、机制和过程,分析了影响知识资源整合的因素,并提出了供应链知识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董毅 《物流技术》2011,(17):192-194
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复杂化、信息化、柔性化等特征以及相关的优势,然后从技术与管理、企业协同文化构建、供应链协同信息集成共享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措施,以促进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The dynamic growth of a supply chain in an incessantly changing environment emanates from the dynamics of an organisation as well as its supply chain members.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pply chain agility and its dynamic precursors including organisational ambidexterity and ex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The research further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ational ambidexterity and supply chain agility. A sample of 381 respondents from chem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Vietnam produced the data for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chain effect from organisational ambidexterity through ex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to supply chain agility. The moderating role that CI play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ational ambidexterity and supply chain agility was also verified. The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broaden supply chain literature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organisational ambidexterity on supply chain agility with CI as a moderator for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