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为依据,分析审判实践中法官对"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理解和认定规律,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实践中法官该问题的认定,是以起诉人所属的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实际影响为标准.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起诉人的诉权,同时也易造成法官自由栽量权的滥用,因此本文提出"权益直接侵扰标准",作为认定起诉人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依据,以期为司法实务界提供更为明晰的判断基准.  相似文献   

2.
受欺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相对人欺诈而实施的行政行为.目前对工商部门来说,"欺诈"主要表现为两类.其一是对依申请行政行为[1]的"欺诈",如申请人故意提交虚假证明文件骗取工商注册登记或者凭伪造的申请材料变更工商登记;其二是对依职权行政行为[2]的欺诈,如生产厂家故意出具认定为假冒商品的虚假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投诉"串货"行为.工商部门如果实施了受欺诈行政行为,就可能承担司法审查败诉,行政行为被撤销甚至行政赔偿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4期刊登的<五条大米生产线能否用一种包装袋>一文,就某村几个股东在5条大米生产线共同使用同一种印有某米业有限公司带有"OS"标志的包装袋的行为,提出了三种处理意见.笔者认为,这三种处理意见都存在着定性不准确、违法事实认定不清等问题.要正确处理此案,必须抓两个关键:一是正确认定行政违法主体;二是对无证生产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内外部审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主体,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财经秩序、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公务收支行为,高效开展公务收支财会监督需要相关监督主体具有非常高的监督能力。公务收支监督能力培养,首先要了解公务收支的管理监督重点,进而梳理出违规及舞弊点;其次是掌握寻找疑点的财会监督线索提取分析方法,从而形成财会监督思维,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在梳理财会监督线索提取分析方法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省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要求,对公务收支的财会监督线索进行深入分析,供财务人员、内外部审计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这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一文中对业务招待费所下的定义。该文件同时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的比例。该文件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严格控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控制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价值工程》2010,29(3):17-17
近年来,随着公务活动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也明显增加。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占当年公务费支出的比重达10%以上,少数单位甚至超过30%。而财政部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预算中"公务费"的2%。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必须严格控制。本文就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工伤认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关系"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开始凸现出来。如何认识"劳动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对工伤认定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军 《西部财会》2022,(1):12-13
加强公务交通费管理,亟需创新管理手段对公务出行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保证公务交通费发放的必要性得到验证.结合西咸新区管委会公务交通费管理电子化改革实践,利用地图软件的"电子围栏"和"地图定位"功能验证公务出行行为,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一种全新的公务交通费(补助)管理系统,为交通费管理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施谕 《现代企业》2022,(2):153-154
"铁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指的是根据人社部和地方人社部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批复相关文件,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实际岗位需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铁路企业工种岗位评价规范对铁路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认定的行为.在这里,必须严格依据职业技能认定标准,从各个方面对铁路从业人员展开一系列的评价,保证评价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等方面的支出。餐桌与车轮堪称公务作风的风向标,长期以来,"三公经费"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三公消费"本是为了公务而进行的消费,因对公共财政和政府的监督长期不到位,导致原本合法、合理的正常行政支出渐次演变为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三公浪费"乱象,饱受社会舆论诟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理论学界提出的犯罪既遂认定标准,无论是“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目的得逞说”,还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都有其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不能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本文在对所有犯罪进行类型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立法例,提出了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会计法》作为规范经济活动的基础性法规,在经济与会计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这对已历经两次修订的《会计法》相关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拟从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角度,分析《会计法》相关内容修订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刁巍 《活力》2010,(16):84-85
一、贪污罪的主体问题(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所谓国家机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一般来说,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较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药品的监督管理中同样也存在着羁束性行政行为与裁量性行政行为之分.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羁束行政行为,必须严格依法定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进行,没有自行斟酌,选择,裁量的余地.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蒋苏淮  范志愚 《企业导报》2014,(22):112-113
有关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在实践界争议较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履约行为、履约能力以及资金处置等方面提供了6条认定参考情形,在对"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情形的理解中,应注意,对透支前还款能力的估量确应属"明知"之内容,但其认定应结合客观事实,而非仅依据行为人所表述的主观状态论证。对催收过程中小额还款行为能否阻却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的问题,应区分小额还款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朱欣文  张南平 《秘书》2012,(4):31-35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新国标")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书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新国标"规定公文的特定  相似文献   

17.
七滥用职权和失职要败诉行政行为必须合法,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法律对行政行为的要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求行政主体对具体事务的认定完全按法律明确的规定毫无选择余地、丝毫不差的作出特定行政行为。另一种则是指行政主体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斟酌和选择的权力,或者是法律没有明确严格规定条件,或者虽有明确规  相似文献   

18.
【案情】2005年9月16日,某企业对管辖地劳动保障局2005年5月30日依法作出的认定谢某为因工受伤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潍坊市劳动保障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05年9月20日,潍坊市劳动保障局以申请人未能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为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受欺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相对人欺诈而实施的行政行为。目前对工商部门来说,“欺诈”主要表现为两类.其一是对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欺诈”.如申请人故意提交虚假证明件骗取工商注册登记或凭伪造的申请材料变更工商登记;其二是对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欺诈,如生产厂家故意出具认定为假冒商品的虚假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投诉“串货”行为.工商部门如果实施了受欺诈行政行为.就可能承担司法审查败诉,行政行为被撤销甚至行政赔偿的法律后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人民法院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的现实出发,提出将行政自由裁量权纳入司法审查的必要性问题;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性质论述其必须受到有效控制,并分析了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现实情况以及原因,提出我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的标准,最后指出了我国存在的一些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