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在全市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取款难”、“缴费难”等问题。但是,受金融服务网点较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仍然较低。本文从业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完善银行卡助农服务点金融服务功能为抓手,以“金融服务示范村”创建为载体,探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路框架,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2.
罗薇  于征武 《云南金融》2012,(2X):137-137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那么如何在农村金融中合理健康发展信息化,使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达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目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以酒泉市辖区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那么如何在农村金融中合理健康发展信息化,使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达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目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以酒泉市辖区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倚重物理网点增设、实行条线化部门设置和管理、产品创新自上而下推行等的银行业传统服务和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下称“福建中行”)及时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新阶段农业农村综合治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以金融科技场景手段助力乡村治理综合服务的新路径。针对在“三农”领域中国银行的基层网点不足、整体供给能力有限、品牌形象缺位等问题,福建中行创新研发“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管理等新阶段农业农村综合治理,提供安全、阳光、高效的管理系统、监督平台和金融服务。福建中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为数字化时代下金融机构探索信息化的金融支农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邓辉 《金融博览》2014,(19):57-57
为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落到实处,金融服务更接地气,衡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在衡阳县探索开展了“一流转五服务”试点。“一流转”即农村土地流转,“五服务”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村金融与风险防范服务、农民素质提升服务和农村市场运行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肩负支持“三农”发展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支持“三农”与自我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传统的贷款方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目前农业贷款以“农户联保”为主的贷款方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端,表现为不良率上升,贷款质量下降,“下甩”的贷款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正逐步走向新型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论文立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新特点及金融需求新变化,对应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新设想,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建华 《金卡工程》2006,10(6):65-66
作为一个民族IT企业,浪潮一直致力于通过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来满足农民在生产生活及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浪潮 《金卡工程》2006,10(10):70-71
作为一个民族IT企业,浪潮一直致力于通过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来满足农民在生产生活及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玉兰 《新疆金融》2004,(12):54-55
农村金融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重点和发展重点且在农村,是农业贷款占主要部分(至少在55%以上)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作为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和支持系统,关系到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关系到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于推进农村金融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良性互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崇伟  余水峰 《云南金融》2012,(9Z):124-124
<正>作为金融服务"三农"创新举措,云南省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对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解决部分边远落后乡镇和村寨金融服务缺失、金融服务不完善问题,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刺激农村消费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安宁市为例,安宁市现有农业人口11.94万人,占总人口的34.6%。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通之前,近95%的农户未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批准安宁市首批65个惠农点自3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金融服务"三农"创新举措,云南省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对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解决部分边远落后乡镇和村寨金融服务缺失、金融服务不完善问题,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刺激农村消费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安宁市为例,安宁市现有农业人口11.94万人,占总人口的34.6%。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通之前,近95%的农户未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批准安宁市首批65个惠农点自3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应用与创新越来越普遍,信息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显现。“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技术必将进一步加速发展,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必将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而后疫情时代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会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成立以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鄞州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本地化经营为特色,以中小企业和私人业务为重点,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农村合作银行,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息科技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农业产业化企业已成金融服务的“座上客”。本文就在县域市场位居主导地位的农业银行如何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点、成长的新机遇、发展的新需求,找准金融服务结合点,以实现“双赢”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办社宗旨,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今,农村信用社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更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支农重任,要关注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积极的变化,研究农村经济的新特点、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民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扎根农村,面向“三农”,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层次多元、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金融服务的重要供给者,要以服务新区实体经济为出发点,以邮储银行转型发展为主线,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全面发挥其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着重从“数字普惠银行”“金融科技银行”“绿色银行”三个维度创新邮储银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金融服务模式,以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全力支撑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信社信息化步入快行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农村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农业促进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群体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使得农村市场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围绕"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宗旨,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业务系统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得以快速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不断蓬勃发展的新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