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基于2006年5月8日-2010年12月31日的沪深两市286家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与增发后公司资金占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大股东未参与定向增发的公司而言,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后资金占用更加严重。同时本文还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之后的每年",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后公司资金占用的增长率每一年都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定向增发后通过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实施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定向增发认购方式为切入点,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以现金方式认购能够提高企业价值,而以资产方式认购会毁损企业价值;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现金方式认购优于以资产方式认购。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融资问题一直广为关注.2014年以来,定向增发逐渐受到上市公司追捧,也为上市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以我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事件虽然在短期内会提升股票收益率,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东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定向增发自2006年正式推行以来,已成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多次定向增发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多次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与仅进行过一次定向增发的公司相比,多次定向增发公司的财务窘迫程度更加严峻;虽然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较好,但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多次定向增发前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在短期内能够显著上升,但是长期绩效会逐渐变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的行为会使长期绩效进一步恶化;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公司长期绩效越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已成为大股东向其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有损公司长期绩效,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06-2007年间不同类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无显著差异,但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与资产注入类型显著相关。当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相关时,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不相关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本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理论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定向增发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也是兼并收购及反向并购的有效工具。定向增发中会出现融资权力过于集中于董事会、定向增发管理过于宽松、认购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增发价格易被操控等问题。为此,提出约束规范董事会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及行为,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把握好增发中资产质量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鸣 《新金融》2012,(6):60-63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热衷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过低吸高抛圈钱套利,大肆侵占小股东利益。这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进行套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而发行价格又建立在由定价基准日决定的发行最低限价基础之上。本文从分析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发行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大股东倾向于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变相压低发行价格,把定向增发作为利益输送或套利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应提倡将发行日的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因素,并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对公司短期股价表现的影响。本文认为,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因素与外国不同,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高低与股东的身份有关,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折扣率要低于向非关联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的折扣率。并且,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折扣率越低,投资者获得的超额累积收益率越高。本文运用中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新股的数据,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因素及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对公司短期股价表现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向增发作为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日益受到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定向增发折价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问的信息不对称是定向增发折价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当大股东购买定向增发股票的比例与其在增发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差额越大时,增发折价也越高,并且增发价格相对于基准价格的溢价越低。这一结果表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实现了以较低的对价稀释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后者的利益。此外,与国外的研究一致,定向增发的折价还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成正比,即当不对称的程度越高时,增发的折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在认购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解锁前存在正的盈余管理现象,但是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型投资者实际减持前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差异:在关联股东实际减持认购的股份前,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并且关联股东的减持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向关联股东在实际减持中进行利益输送的程度更高,而非关联股东在实际减持中,非关联股东的减持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向非关联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主流融资方式。我国宽松的政策条件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驱动使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方式比较青睐。针对此现象,分析定向增发偏好的外在、内在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制度变迁中定向增发融资。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逐步接近尾声,各种法规的修订正促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沉睡将近一年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已全面启动,在各种再融资方案中,定向增发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以最新的《管理办法》为依托,着重分析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公司定向增发纳入资产后的绩效来对定向增发这一现象进行评述,并对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提出更趋完善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