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扭曲的资源开发体制、失衡的区域经济结构、薄弱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低下的自我创新能力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机制显现的主要缺陷.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培育区域内生增长机制为目标,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革资源开发体制、努力培育创新能力、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完善对外开放系统,加快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机制,大幅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最为突出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对某个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准确综合评价是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机遇的前提.本文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利用R语言因子分析法,建立1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南北疆经济水平两级差距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前三的地州集中在北疆.需要不断地改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落后的地区,缩小各地州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实现新疆各地州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区域差异分析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内容。综合分析东北内部各盟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能够认清东北经济格局的形成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东北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东北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由基础经济、效益、结构、速度、可持续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评价了东北各盟市2000年到2007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东北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上升,北部相对下降;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的地级市分布在哈大和滨洲、滨绥沿线;随着资源的耗竭,一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影响东北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交通、市场及创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在波动中处于大体增加的趋势.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解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形成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其根源于政府理念的调整和由之形成的政策差异.这一基本趋势的形成根源于政府理念,政府理念的调整导致了不同区域政策制度的形成,以致于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政策.改革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主要包含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总体战略和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政策等.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处于变动中.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7-2007年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数据考察了各地区的变异系数,并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变动的原因从政府理念和政策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西部经过10年大开发,经济社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仍然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本文借鉴了内部区域发展同样严重不平衡、但在缩小区域差异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欧盟所制定的区域政策,提出了以下建议:我国西部大开发可以仿效欧盟确定明确的援助对象和政策工具、针对各个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援助政策,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和体制以及注重与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庞英 《当代财经》2003,(12):77-80
西部大开发政策已实施了近3年,使西部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经济发展与东部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必须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拓展投资来源、加大教育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均衡、稳定发展、促进西部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 ,东部地区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率先发展并一路领先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正带动着西部经济快速崛起。进入 2 1世纪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特别是如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东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 ,中部怎么办 ?一部系统研究中部经济发展战略的专著《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 ,中部怎么办 ?》会给关注中部经济发展的人们以深深的启示。《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 ,中部怎么办 ?…  相似文献   

8.
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实力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利平  陈忠暖 《经济地理》2001,21(5):518-522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选取27个指标作为西部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27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5个公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对1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数据,选取宏观经济水平、工业化发展进程、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发展状况等四大类指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的政策效果展开系统评价。研究发现,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全面好转,但东西部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系统格局并未改观,反而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因此提出了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具体对策,比如增强东西部地区间产业联结与优势互补、强化西部各省域间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西部投资应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实施的以财税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该借鉴这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差异主要是经济差异,本文通过计算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十年来各市、县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异系数及极差比率得出宁夏区域经济差异总体状况,并基于因子分析法以1998年和2003年为研究对象得出影响经济差异的主要因子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在把握宁夏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划分与城市经济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旻  陈国生  陆利军 《经济地理》2008,28(3):430-433
通过数学方法求取湖南省城市14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6个中心城市,然后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相似文献   

13.
刘耀彬  谭术魁 《经济地理》2007,27(2):270-274
建立经济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主成分投影的不同组合,比较和研究了中部6省的经济运行路径。研究显示①中部地区省域经济运行的差异关键在于经济水平及经济推动、资源环境支撑和经济结构协调3个因子;②中部省份在3个主成分投影上差异很大,其经济运行路径不仅取决定于对单个动力因子的依赖上,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这3个因子的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经济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检索Springger、EBSCOhost、Pubmed等综合数据库和美国Stroke杂志等专业网站,以及中文CNKI数据库,查找1999~2009年国内外脑卒中经济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脑卒中经济性评价的现状,并采用卫生经济学研究质量评价(QHES)量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相比而言,欧美国家进行脑卒中经济性评价较为深入,国外相关研究QHES量表得分较高,平均分为82.7分。国内相关研究尚有限,且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QHES量表得分普遍较低,平均分数为64.5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干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空间紧凑、结构良好、效率较高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40个城市紧凑度的综合得分,并将其划分为紧凑、较紧凑、一般紧凑和不紧凑四种类型。除个别城市外,从总体上来看,沿线城市紧凑度水平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顺序呈现依次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影响沿线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弹性,其次是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紧凑度等;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平原26省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平原地区26个省为例进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建立了以10个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主成分:林业基础指标、林业第二产业指标和林业第三产业指标,并主要从产业角度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含义。最后根据26个省主成分得分情况,给出排名。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平原林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从而确定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降维统计方法.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多个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的指标中筛选了几个代表性的指标,对辽宁省内各城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对因子的经济含义作了解释,最后运用因子得分法对各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实力进行了排序.这样不仅了解各城市间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薄弱环节,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因素,研究表明贸易波动的主要因子是供给冲击、需求冲击、贸易竞争力、体制与政策因素和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并通过对四个不同时期的考察发现各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其重要性不同.文章最后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是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减少国际贸易波动不利影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创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社会保障实力因子、居民收入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与生活质量因子5个因子,同时基于因子得分矩阵对67个县、县级市、市辖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跟社会保障因子的作用也不能够忽视。研究县域经济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客观可信,并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