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西藏地区的婚姻形态较为多样,其中最为特殊的是一妻多夫婚姻,但由于这一婚姻形态与国家婚姻法相冲突,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文中简称《变通条例》),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正.《变通条例》施行以来,在执法与司法层面对于规制一妻多夫婚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在西藏一些偏远农牧区此类婚姻家庭依然广为存在并继续产生,使得《婚姻法》及《变通条例》处于尴尬的境遇.鉴于此,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提出化解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以利于国家婚姻法律在西藏的顺利实施,以利于西藏地区的民族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彩礼乃我国从古至今沿袭的重要民间婚姻习俗。《婚姻法》将彩礼排除在外,随着彩礼纠纷的不断增多,2003年最高院不得不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为《婚姻法解释(二)》)中对彩礼如何处置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彩礼返还制度只凭一条司法解释来加以规定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彩礼并加以厘定,针对实践中的相关实例对彩礼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建立完善的彩礼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北方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内外的广阔土地上。鄂伦春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小兴安岭一带鄂伦春民族才开始实行定居,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形态。鄂伦春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人口稀少。鄂伦春民族在其长期而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其中有些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从鄂伦春民族的婚姻习俗中,可以发现两大特点:一是婚俗的原始性,二是本民族文化与汉族及其他相邻民族文化的融合性。鄂伦春民族婚姻习俗的原始性,为研究人类早期婚姻形态提供了活化石。研究鄂伦春民族婚姻习俗的原始性,既可以使人们窥见到人类早期婚姻制度之一斑,也有助于阐明形成鄂伦春民族个性和民族素质的来龙去脉;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与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新中国曾有过三部婚姻法:1950年婚姻法、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婚姻法草案。现行婚姻法是在1980年婚姻法基础上颁布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婚姻家庭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婚姻法滞后的一面越来越明显。从80年代末始,不少有识之士就提议修改婚姻法。在这种背最下,新婚姻法草案刚一面世,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论无效婚姻     
婚姻无效制度是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结婚条件和程序的执行,保护合法婚姻,维护了我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文从无效婚姻的概念及构成入手,分析了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提出了无效婚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争由来已久,妥当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事关国家制定法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事关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以西藏藏族婚姻习惯法中的结婚程序为对象,研究其与国家婚姻法的冲突问题,提出协调矛盾、化解冲突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有助于促进国家婚姻法在西藏地区的顺利实施,进而有益于西藏地区良好婚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涌 《发展》2011,(10):62-63
婚姻法司法解释第10条最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动摇甚至瓦解我国婚姻法长期坚持的婚姻财产制度——即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为核心的婚姻财产制度。第10条必然将中国普通家庭中相当比例的财产定性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所谓夫妻共同财产制将成为一个空囊。  相似文献   

8.
王鹏 《走向世界》2011,(12):22-24
婚姻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后被简称为"昏""因",这也是"婚姻"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婚姻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后被简称为“昏”“因”,这也是“婚姻”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紫琪 《魅力中国》2014,(4):332-332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三》,当日开始实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婚姻法。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旧的婚姻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对现代的婚姻和家庭关系进行调解和调整。新婚姻法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对旧的婚姻法的不足之处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一部新法律实施的正确与否是需要时间的检验的,新婚姻法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诗经》反映了周人社会生活的原始面貌,同时也将中原农祭习俗定格于简牍之上.广西少数民族及其群落始终传承着古老的农祭习俗,使岭南农祭习俗活跃于现实之中.农祭习俗本源自于人类的功利目的,这功利是单纯的,纯粹是习俗的生命,而这生命的延续即习俗的流变需要遵循其自身的路径——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2.
龙翠芳 《黑河学刊》2011,(3):147-149
以贵州两个少数民族农村社区问卷调查的数据,描述和发现贵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婚前恋爱方式以自由恋爱和经人介绍为主;早婚人口减少;民族通婚地域范围扩大;择偶标准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婚姻自主权增强。同时,离婚率提高;性爱观出现混乱;违法婚姻增多。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为婚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进一步的保护,也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体系.从而维护了家庭婚姻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它的法律特性、设立的必要性、构成要件等方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风土人情     
越南少数民族婚俗大观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近60个民族。这些民族由于居住地域和生活习惯不同,婚姻习俗也有所不同。泰族居住在洮江、马江和蓝江一带。泰族姑娘可以积攒私房钱,尤其是每一位姑娘都善于纺织。因此,姑娘们在婚前都要织布缝制被褥,越多越好,待到...  相似文献   

15.
何谓婚姻嫁娶?我国后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注曰: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婿,夫也);嫁,女适人也;娶,娶妇也。这就是说婚姻嫁娶是指男女结婚的事。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婚姻文化,而不同的婚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婚姻习俗,不同的婚姻习俗又通过不同的婚俗礼仪表现出来。土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俗礼仪。这种礼仪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它制约着土族人的婚姻行为,成为婚俗准则而世代相传下来。土族人的婚姻嫁娶礼仪程序极为繁缛,整个过程十分繁杂而隆重。在不同的婚礼仪式唱不同唱词  相似文献   

16.
刘贺 《理论观察》2012,(5):95-96
婚姻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婚姻习俗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其逐渐由传统向现代,由繁琐向简单,由落后愚昧向文明科学转变。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西方理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启蒙、革命政策等因素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婚姻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之一。本文从婚姻观念、婚姻习俗两个方面,比较中韩两国当代的婚姻文化。中国当代婚姻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韩国当代婚姻文化的特点是较好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韩两国当代婚姻文化,了解当代人的价值观、心理意识、民族精神等,揭示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我国各地方多民族的法律需求,刑法授权省及自治区人大变通的权力,此项规定至今未被适用.本文在坚持刑法变通权是基于刑法的特别授权而产生,并且符合宪法规定的理论基础上;从罪刑法定原则、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与国外相比较等方面论述刑法变通权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认为刑法九十条只具有兜底性的作用,而现令应该大力发展刑法变通司法路径机制,破除相关的体制束缚,才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刑事问题,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财富人士意识到,婚姻与他们的事业、财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世界。当婚姻开始亮起红灯,企业家的事业发展、财富安全将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新修订的婚姻法草案已经给财富人群明确的警示——做财产约定——让财富在你的婚姻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让个人财产、夫妻双方权益受到足够份量的尊重和保障,让婚姻变故尽量不要影响你的事业发展。 事实上,相当多的企业家并没有注意到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的变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成天穿梭于各种各样的商务场合,他们很少想过,如果一旦婚姻有变,那可能是一个比商业谈判更加难以收…  相似文献   

20.
马志 《魅力中国》2009,(10):36-37
我国的传统是一个低离婚的国家。所以目前我国的婚姻法对于婚姻的采取了一种保护的原则.这也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尊重,但是我国现行婚姻法在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夫妻财产制等诸多方面因为传统观点的作用存在缺失和疏漏,修改婚姻法是客观现实的需要。离婚过错更是法律规范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也促使一部分人开始对婚姻采取不忠诚态度。甚至恶意离婚。大肆侵害配偶的权利.所以我国婚姻家庭法应将对配偶权的保护上做更大的努力。加大对离婚案件的审查力度。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同时维护也发挥法律的时效性。实现公平性与时效性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