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12,(15):26-27
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本来并不是英国的发明,甚至也不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中国汉族盛大王朝和罗马帝国就已经一步步发展起来了相当多的社会福利项目.然而,把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发展到"从摇篮到墓地"的无所不包程度,却是英国和某些北欧国家率先所为,其利弊得失相应也在这些国家表现得最为充分. 包罗万象的"福利" "福利国家"思想和实践在英国可以上溯至19世纪的新《济贫法》等法规,但全面铺开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立完善,体现了英国国民的普遍意愿,以至于英国主要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不管内心对此真实看法如何,在二战之后都长期以"福利国家"倡导者自居,非如此则无法争取选民支持.也正是这种意愿,使得英国选民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就抛弃了领导他们赢得战胜的英雄丘吉尔,转而选择了没什么英雄气概和拿得出手业绩、却带领工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目标的艾德礼.  相似文献   

2.
马群 《科技和产业》2019,19(1):91-94
动物福利被看作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体现,在经济上也有着改善肉质、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作用,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民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一直滞后于西方,存在对动物福利理解上的不足和偏差。从国内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出发,分析了国内公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并结合英国动物福利发展史,对我国动物福利的发展进程作出分析:我国在经历了社会思考和法律支持阶段后,应通过动物福利保护提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使动物福利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出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但是,城市社会保障的种种问题预示着这场制度改革仍然具有很大的阻力。本文从福利三角的角度揭示城市社会保障背后的福利变动原理,并对城市社会保障的阻力以及中国城市福利发展的未来走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福利三角的倒置是中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社会保障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强化国家社会保障力量的基础上优化家庭责任、开拓市场保障机制、健全政府管理是使福利得以提升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极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失业、工作岗位转换、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优化等问题,如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创新及产业革命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影响日趋凸显。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人类需要解决技术进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驱动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及其社会问题。人类必须适应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面对人工智能这个不能绕开的技术创新问题,需要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开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对齐;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政策与相应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对齐;把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与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对齐,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福利病"是西方福利国家福利达到高水平后普遍产生的溢出效应。国内对福利病存在三种观点:福利恐惧症、福利神化论和社会福利可替代论。而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福利-福利病"内在逻辑关系片面认识的基础上的。根据"福利-福利病"转化的四种路径,对我国福利发展趋势和"福利病"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我国,既不能神化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也不能轻视或否定传统"福利病"的发展路径;在制度设计时,应理性设计,在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福利的同时,也应尽量降低"福利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社会保障福利问题上首开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福利实践的先河,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如下四方面:实行国家保险是工人阶级最好的保险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益。同时,列宁的这一思想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90年代辽宁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泗  许惠敏 《辽宁经济》2001,(12):18-18
一、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  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内容、重心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各国选择的福利政策不同。我国政府在50-70年代就是基于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纲领意识,构建了“高就业、高积累、高福利”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0年代是我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进入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之上,…  相似文献   

8.
自英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开始,"福利国家"变成为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词语。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介绍和研究福利国家,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术界开始系统研究福利国家。但是,当代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是相当消极的。国内学术界在金融危机之后对"福利国家"的态度也大抵如此,总是将"福利国家"与"福利依赖"、"穷人"、"懒汉"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对其持有消极的批判态度。从已有学术研究来看,当前处于这样的一个危机之中:搞不清福利国家究竟是在讲什么。很有必要对这些误解加以理解,因为它们的存在严重扭曲了关于福利国家的讨论,阻碍了改革日程的进展,而其中有些改革是致力于真正实施福利国家的想法,而不是实现一个必然被批判的"乌托邦"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得到广泛传授与发展,其理论奠基人是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庇古.他于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第一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福利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个时期不同形式的企业福利都发挥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各自的弊端。本文依次分析了传统与现代企业福利的利弊,提出了我国企业福利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英国居民的住房问题长期以来深受福利经济学的影响,政府对居民的住房给予各种各样的补贴解决住房问题,但补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进行了住房政策的改革。研究和了解英国的住房政策的变化对健康地发展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管理体系,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它是各种社会保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管理体系用于社会的治理以寻求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各方势力的平衡,形成了现在的政治版图。虽说不是完全理性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符合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保障出现了。文章认为社会保障属于管理问题中的一种也是管理问题中的一个过程。社会保障出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社会保障作为支撑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牵涉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方面神经,同时社会保障也受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保障的体系和框架包括着大量的内容,但又是有章可循的。按照了解社会保障过程中主要牵涉到的公共产品性、主客体、政策、外部环境、管理体制、基金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绩效、信息化管理和伦理规范问题,文章对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经济福利的涵义与起源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将福利定义为: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这主要源于我国计划体制下所谓"职工福利"概念的内涵. 1920年,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英国出版,首次提出经济学中福利的概念,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坚持主观边际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认为一个人的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而效用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同样支持基数效用论的埃奇沃思提出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个人效用.后来,欧文·费雪和帕累托最先发现效用的基数性质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他们在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提出偏好概念代替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下重新演绎的福利概念和相关理论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本文将在介绍经济福利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阐述该理论在转型期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福利保障的理论、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福利理论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折的基础上,根据对福利主体的认识、衡量福利的方法、标准、以及福利制度措施这几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将福利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概括、评析,总结出福利理论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我们只有运用这些规律,将福利的目标、效果与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建立并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国内外以"福利"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发现福利概念的运用存在混淆,因此:首先,阐述福利定义、福利与效用、福利分类及福利范畴;其次,福利核算与福利估计方法虽多样化,但对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欠缺,对多种方法做比较分析,并探讨福利核算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关系。此外,总结福利效应测算的方法,发现除宏观的经济学方法以及间接方法外,建立指标体系也是可选方法之一;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当前热点问题包括对特殊群体如儿童、老人福利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福利、生态环境与人类福祉、失地农民补偿与福利变化等方面,为今后福利和福利核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福利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蓬勃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福利国家产生了人口、经济、社会、国际和文化五个方面的挑战,失业、财政赤字、家庭结构变化、国际竞争力不足、文化冲击等成为福利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福利国家为此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宋祥秀 《改革与开放》2011,(16):141-143
福利国家制度是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对保障其公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区分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并指出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向,即倡导积极福利,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过慈明  杨帆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77-180
1948年,英国向世人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因向其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障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英国开始对其包括养老金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资金支出最大的子项目——养老金制度是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战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调整。一是战后初年艾德礼工党政府进行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改革(包括国有化、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的建设),奠定了战后30多年两党共识政治的基础。1951年上台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工党政府搞的这一套接过来,稍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东西。人们把这套两党共同推行的大体一致的方针政策,称为“巴茨克尔主义”。然而到了70年代,“巴茨克尔主义”似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英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滞胀,福利国家所造成的庞大开支和“福利依赖文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水源区居民是保护水资源的直接主体,为了激励其提供更多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政策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福利水平不降低或者降低部分得到足够的补偿,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从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对水源区和非水源区居民在2001-2014年间的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当地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显著地降低了水源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从进一步扩大补偿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水源区自身造血能力四个方面对水源区居民进行福利补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