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经济视角》2006,(11):22-23
浙商,中国商界中最活跃的一个团体。“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这句话经典地概括了浙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带动作用。“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理念创新”,是对浙江商人的概评。山东吉祥装饰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正就是广大浙商中的一员,由他引进并开发生产的铝塑板装饰材料,填补了山东乃至国内市场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勿以善小而不为。慈溪小家电的发展历程又一次印证了浙江经验,也又一次表现了浙商转型的“未雨绸缪”。2010年是经济最不确定的一年,后危机时代浙商应该怎么样去走创新创业的路?我们从慈溪小家电的转型升级之路中,可以得到启迪。因为小家电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说起浙商,很多人的概念也许仍然停留在“60后”和“70后”的这一批浙商上。近几年,浙商群体里开始渐渐涌现出一些青春面孔。他们既延续了上一辈浙商坚韧的品格和灵活的经商头脑,也用“80后”独特的商业视角沉重地看待市场。相对于“富二代”,他们是用智慧和创意打造出一片天的浙商“创二代”。  相似文献   

4.
俞荣建 《经济管理》2007,(23):67-70
伦理诚信是企业诚信的最高要求,也是解决企业诚信问题的终极途径。和谐主题下企业伦理诚信的本质是采取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方式行事。本文阐述了企业诚信的五个范畴、三种境界和三个发展阶段。“浙商”诚信的局限十分明显,是企业家个人为主体的、封闭性私人社会网络内的自发诚信和规则诚信,突出问题为公共商业伦理的缺位,导致“浙商”自发发展与和谐社会价值规范的直接冲突,“浙商”迫切需要构建共守的伦理准则。在和谐背景下,“浙商”共守的商业伦理准则应为“浙商”在企业层面、产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的和谐共生。“浙商”应基于共守的商业伦理,实现诚信模式向社会化的伦理诚信转变。本文最后给企业提出了建构诚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同样土豆,卖到俄罗斯的价格是日本的7倍。”土豆价格连续3个月疯涨,谷物出口禁令可能被延长。近日,俄罗斯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局势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嗅觉灵敏的浙商,更是从中国到了土豆商机。  相似文献   

6.
王洪伟 《新经济》2010,(2):20-22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民营商人来讲恍如噩梦;而对于每一个浙商而言,也终将刻骨铭心。 温州炒楼团,折戟沉沙于迪拜;温州炒煤团,灰头土脸遁出山西;数千亿资金无处可投,同时造成数百亿游资回流温州……几乎所有的浙商都坚信:2009年,浙商——“流年不利”!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9,(6):13-13
5月30日上午.以“转型升级.逆势超越”为主题的2009浙商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全面展示了浙商在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出的勇于开拓、逆势超越的企业家精神。会上.松原市光荣入选“2009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龙虎榜并位居首位。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及浙江省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代表及3000余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  相似文献   

8.
经资资讯     
《经贸实践》2006,(6):57-59
5月10日 浙江手机资费暂不下调;18位浙商上“中国慈善榜”;5月11日 浙江监管部门给航空投资“泼冷水”;81位浙商入围《新财富》500富人榜;5月12日 五万甬商“掘金”沈阳 百亿热钱潮涌“关东”……  相似文献   

9.
中国31个省区市,哪里最吸引外地投资?6月初在杭州举行的“浙商论坛2005峰会”上评出了12个“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而在此前,台湾地区电子电机工业同业公会(简称台湾电电公会)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显示,杭州等14个城市地区是台商公认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同时,包括国家统计局和美国《财富》《、福布斯》等杂志在内的多家机构均有对国内大中城市的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发布年度排行榜。综合分析各机构调查情况可知,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建设、政府服务、市场规模、产业基础、商业环境、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赵瑾 《经济论坛》2012,(1):67-69
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与发展,已位居“中国十强品牌市场”首位,也是浙商行业龙头市场.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专业市场的功能与地位逐步下降.如何延续永康五金专业市场的生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经济,服务于浙中市场群整体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永康五金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的动力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华侨委员和港澳台侨委特邀委员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夏宅龙寄语天下浙商,浙江永远是你们的根,啪结起来,凝聚力最,抱例发展,是浙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足浙江发展的题中之意。说到动情处,夏宅龙借f1_]唐朝诗人={:湾的诗句,感慨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浙江边”。  相似文献   

12.
他和于丹被认为是北京师范大学最受争议的两个人。从大学开始,他的很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就被高层领导亲笔批示给予肯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他的很多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言论正在被现实证明其正确性,他也因此被称是为“给房地产市场算命最准的人”、“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系统观视角分析“浙商”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商”发展正在面临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浙商”通过基于区域、产业和品牌的反应性战略变革应对这种挑战,这种战略行为是企业战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揭示了6个战略要素和由此构成的普通型、预测型、学习型和能动型4种企业战略,确立了战略系统观。在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从战略要素、战略类型和战略过程3个角度,提出了“浙商”战略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浙江地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浙江地方金融机构的现状1.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8月中国银监会批准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第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标志着浙江省地方金融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是1993年3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家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同意浙江商业银行从外资银行重组为一家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更名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注册资本150073…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回乡投资”成为了以“闯天下”闻名的浙商们口中的热门词。这些曾经为了发展事业,如春风中四处飘零的野草一般走到哪里扎根到哪里的浙江企业家们,听到了来自故乡的召唤:回故乡,强浙江。他们中有些人回来甘做浙商回归的平台,有些争先恐后地抱团回浙江投资,有些人则身在外数十载依然心挂故乡。浙商回归,已经渐掀热潮。  相似文献   

16.
翁浩浩 《经贸实践》2012,(12):59-59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浙江人揣着石刻、竹编等手艺,带着小百货,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通道”——广西做起了小生意。从那时起,从事东盟贸易的浙商队伍每一天都在壮大。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浙商从起初的散兵游勇到如今的规模化经营,成功抢滩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文摘》2010,(12):43-43
他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年轻经济学家之一。2004年,年仅37岁的他就被评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2006年和2007年,他又分别被评为“中国地产界思想贡献人物”和“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12,(8):60-60
浙商回归,无疑是今年长三角地区最为引人注意的经济现象。今年年初,浙江省提出“集聚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在此背景下,众多在国内外发展的浙商重新回到浙江创业。作为率先实施“浙商回归工程”政策的城市,杭州已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今年仅五个月,杭州已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31.17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46.02%,其中新项目138个,涉及协议总投资88.7亿元,引进项目到位资金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详见浙江经贸网·天下浙商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去年年底,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向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浙商发出邀约,欢迎他们回来建设家乡、投资家乡。2012年,对于身在异乡的浙商来说,回家投资创业的脚步,越发加快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陆域和资源小省,浙江的资源瓶颈日益显现。于是,投资欲望强烈的浙商资本,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一股资本力量,在政府和民间的合力互动中,在产业梯级发展规律的引导下,划出一道向西部实施战略转移的“路线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