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纷纭庞杂的多神崇拜、灵动飞扬的歌舞习尚、展示智慧与美的舞台.这些节日文化凝结着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蕴涵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反映了侗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论文试图从审美角度对侗族民间戏剧的生成、发展和走向及其特色作一些探讨,从一个侧面把握侗戏迷人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同时,侗族擅长建筑。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追求饮食的味形色美,饮食方式的自然美,饮食礼仪的和谐美.侗族传统饮食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审美象征意味,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     
姚瑶 《西部大开发》2002,(11):78-79
我的一位朋友是搞音像的,打电话给我,说是他弄了一盘制作精美的VCD送我,正宗的侗族大歌,在贵州黎平拍摄制作的。 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部,地处黔、桂、湘三省交界,是全国最大的侗乡,人口约近48万,具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独特的侗族历史文化,侗族大歌更是振聋发聩。1986年,黎平县6位侗族姑娘走出国门,参加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登上世界乐坛,举世闻名;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  相似文献   

6.
一、侗族服饰的特点 侗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以前,这一时期侗族的服饰非常原始,完全是侗族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第二阶段是唐朝至建国以前,从唐朝开始,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很快就被侗家妇女接受,并且把汉族与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流传至民国时期的侗族服饰既有汉族又有侗族的文化特点;第三阶段是建国初期至80年代(亦即20世纪50~80年代),这一时期的侗族传统服饰,只能在边远山区的妇女及中、老年人身上才能看到.由于汉族服装不仅大方得体,而且简便实用,对侗族男服的影响更大,男服基本趋于汉化;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侗族的民族服装只在大型节庆日子里才拿出来穿,平常都保存起来.但到了90年代,返璞归真在一些地区成为时尚,民族服饰又频繁地展现出来,近几年在街上不少妇女穿着用现代布料制成的民族服装,这种文化心理仍存在于现代人的意识中.  相似文献   

7.
任爽  梁振然 《特区经济》2023,(3):131-135
从资本化的角度探讨侗族文化资本转化,能更好地实现侗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通过文化能力、文化产品和文化制度三种形式,构建文化资源进入市场的转化逻辑,并从侗族文化产品开发、文创产品市场化、文化资本积累、文化产品市场营销运作和利益分配保障制度5个方面对侗族文化资本转化的路径进行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对文化与资本交融创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侗族音乐存在并融于侗族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在具体的空间场景和时间节点中展现并体现出其所蕴含的意义。本文以从江县高增乡为例,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高增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对其音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节庆和仪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胡开菊  奉振 《魅力中国》2014,(13):29-29
黎平是侗族文化中心,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状况分析,提出了其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后就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侗族文化的传承由于生境的变迁而越来越难,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采取“动态”的、“活态”的方式,才能真正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龙胜侗族民间歌舞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起了变化,他们受到的一个是现代化的影响,另一个是旅游造成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侗族歌舞的闪光处,还要提升其闪光处,促进侗族文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文燕  李自忠 《西部大开发》2010,(2):158-158,142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部史诗,将侗族大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继承和发杨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讨论了“侗族大歌进课堂”的意义;从中小学音乐教学育人目标出发,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柳苑 《魅力中国》2014,(17):100-100
广西少数民族侗族服饰的手工制作慢慢被现代的科技取代,人们从穿手工制作的服装转换成穿现代科技制造的服装,所以这项传统手艺在濒临灭绝,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这些珍贵文化,做好民族文化的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黔东南凯里市贯洞镇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民族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侗族人的政治经济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改变,医疗、交通、教育都有很大改善。不仅有很多新事物新技术被引进,侗族年轻人也尝试走出家乡,接触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成果。在侗族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变的同时,面时现代文明的潮流。传统民族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我国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侗族习惯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款约法"是侗族习惯法的典型表现形式,至今仍为侗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严格遵守。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侗族习惯法在组织生产、增进友谊、维护治安、保护生态等四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侗族民歌作为一种璀璨的非物质文化,伴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侗歌展演的场域不断增多,其受众群体也相应扩大.它们随着展演场域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影响着侗族民歌展演事件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时到侗族地区旅行,实在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情。节日里到处是独特有趣的民俗活动,既隆重欢愉,又高雅自然,跟城市里单调乏味的吃喝请客完全不同。2014年春节,我在故乡老家过完年三十夜之后,于正月初一一大早带着家人驱车前往黎平、榕江、从江等侗乡行游。我们先是来到榕江县的栽麻乡,这一带是侗族传统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注重春节习俗的侗族地区之一。节日期间,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民俗表演活动。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9.
毛健 《中国西部》2009,(5):104-105
走进侗寨,站在鼓楼面前,事实上就是站在侗族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站在无限的想象之间。  相似文献   

20.
胡宗瑜 《魅力中国》2014,(2):336-336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侗族地区地理位置不优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侗族一直依赖于侗款维持正常秩序。本着依法治国的理念,侗族因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原因,对其进行法制教育的难度相对比较大。本文通过对侗款组织的研究,找出侗族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搞好侗族法制教育和促进侗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