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演进中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以信息产业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信息产业为例,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的相互作用关系.技术创新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技术创新推动着产业演进.产业的演进同时也会对技术创新活动以及选择产生影响作用.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如何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打破技术创新演变的路径依赖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演进对企业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市场集中与空间集聚:现代产业组织演进的两条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作为现代产业组织演进的两条基本路径,分别从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推动产业组织形态的调整与演进。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在产业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二者在功能上不能完全互为替代,在发展趋势上呈现相互融合、功能互补的态势。在我国的现阶段,产业的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都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企业代际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并结合自组织理论,说明了企业实现代际飞跃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企业代内路径的“组织”以及代际路径的“自组织”特性,明确了企业的代际路径演进与自组织理论有很好的契合点;最后结合企业特征导入自组织理论,具体阐明了“序参量”是企业实现代际飞跃的关键,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程描述了企业系统的势函数规律和临界慢化现象,指出企业代际路径可持续发展轨迹就是一次次对称破缺所形成的自组织序列。  相似文献   

4.
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是西藏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特征,该发展方式建立在“社会排斥”和“社会吸纳”的逻辑基础上。为了消除市场机制自发运行带来的西藏及广大藏族群众经济社会边缘化的趋势,国家进行了强力干预。“全国援藏”即是国家行动的重要体现。“全国援藏”的绩效是明显的,有力的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的出现和西方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表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竞争方式已经出现.面对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文章对我国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改变和促进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以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轴承产业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机械工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作为特种钢的重要市场,轴承产业上游连接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市场价值提升;作为机械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轴承产业下游辐射到机械制造产业的产业价值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价值链重构速度加快,这将为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的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街世纪以来,虽然河南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比较强,但从国内价值链角度看,产业升级状况并不乐观,在国内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层次,并且近些年又有所强化.新形势下河南的产业升级,在宏现层面应选择"自主式"路径,在产业层面应选择产业内升级为主的路径,逐步提高在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基于创意价值链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或服务业时代的转型,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经济竞争的重点。任何一种产业都有其特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并随着产业本身的发展不断演进。本文试图在阐释创意价值链(CVC)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创意价值链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而剖析创意产业组织模式,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本文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本文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上却始终存在着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激烈争议,给产业政策合意性带来极大困惑。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利用Feenstra全球商品贸易数据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在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的基础上,可视化中国1962—2014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正相关,生产能力累积引发产业持续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50余年的产业升级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障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能力累积与跨越式升级。因此,建立产业进入退出机制以集中国家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成为中国转型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转移面临两方面的困境:(1)如何避免迁出地的产业空心化;(2)如何在迁入地成长为具有地域根植性的优势产业.现有产业集群转移研究大多只关注于其中一个方面,较少从整体空间和时间角度来进行考察.本文借助群落生态学的过程分析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对专业市场依托型产业集群转移进行了分析.结合浙江省产业集群转移的相关案例,提出了全新开拓型、市场嫁接型、新旧结合型3种市场先行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碳排放“双控”背景下的产业减排结构和关键路径,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构建SPA模型,从终端需求、行业结构、生产层级和传导路径4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碳排放变化趋势并筛选减排贡献最大的关键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居民消费支出和出口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主要需求,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引发的碳排放路径具有更大的减排潜力;碳排放“双控”政策的碳减排作用以间接碳减排为主,且减排效果随着生产层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碳减排贡献程度较高的行业集中于电力、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因此,为提高碳排放“双控”背景下碳减排举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应充分把握利用减排作用在生产层级和产业链上分布的差异性,发挥终端需求驱动行业间协同减排的作用,针对性地探索差异化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13~2020年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门槛模型,从产业规模和人才供给视角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虹吸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有显著促进效果;(2)当地区的产业规模以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低于某一门槛值,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促进效果会转为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于产业规模较大且人才供给充足地区,应重点加强科创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产业规模较小且人才供给匮乏地区,由于“虹吸效应”,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将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压缩,因此政府更应关注其他民生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创意多样化利用("一意多用")是创意产业中重要的经济现象。本文提出"一意多用"概念,对其三个存在条件和两种基本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构建了一个从创意到商品的运作流程框架,并提出"一意多用"的三种发展模式。文章还从创业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个视角分别提出了"一意多用"促进创意产业成长的独特机制。最后,从创意生成和创意开发两个基本层面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1月7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余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余姚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8年第四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余姚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德润、中国工程塑料协会秘书长郑垲分别主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级政府的视角,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法律与组织建设、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体制建设、基本公共品及服务供应力度和就业体制6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构建外部动力系统推动区域经济活动朝着充分发挥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职责去主导不同的政策手段去构建此外部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受到政策法规、资源供给、目标驱动、合作共赢和利益分配诸多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多向协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核算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本文在探讨劳动收入份额构成、波动性并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稳步提升中的结构优化问题。在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在保持产业(部门)结构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优化,在维持产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相对稳定时要重视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比重提高过程中的产业(部门)结构优化;还要重视产业(部门)内部效应和产业(部门)结构效应的协同对稳步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综合效应。在优化结构时稳定维持第一产业(企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住户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 最近10年来,世界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平均增长率为42.3%,2008年世界太阳电池的产量约为6850MWp,在硅材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比2007年仍增长了71.25%;如此高速发展的产业在世界产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2008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新增5500兆瓦,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欧洲占90%。欧洲从2004年起大幅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到2008年,世界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6亿兆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