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我国预算体系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范围是确定两种预算运行区间的依据。由于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性质、职能、活动领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必然决定了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区间。文章在归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区别的基础上对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结构及其规模进行分析,以期对二者的运行区间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形成于建国初期,至今它已经经历了60年的发展和变化。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我们的体制渐行渐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地方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将政府的预算收支公开化、透明化,在财政上建立起一个预算统一公开的政府。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评审机构参与度低、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不完善、相关科室协同合作意识较差、社会认知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甚理想,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针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预算财政评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为项目的保质保量开展提供资金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预算透明度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预算透明度现状进行了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立法、编制、审批、执行和审计方面为提高预算透明度做出了努力,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科目设置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力,监督更加到位,社会公众参与热情提高。但是,预算公开法律层次依然不高,收支涵盖资金不完全,审批时间短,审计部门独立性弱,都制约了预算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政府和公民要积极转变观念,实现双方良性互动;推动制度建设,编制全口径预算,强化预算审批作用;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革,以此来提高我国预算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从来都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的最基本、最核心、最具普遍意义的要求。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要从其基础工程——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做起。它有两个互为关联的“施工标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控制和财税部门在行政层面对同级政府所有收支的“全口径”管理。在当前的中国,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要害处和关键点,就是以“全口径预算管理”为基本目标,以将所有政府收支关进“统一”的制度笼子为重心,全面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及其机制。这是将政府收支运作纳入“公共轨道”,进而让政府收支运作回归“公共规范”的最基本、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公共预算在整个公共部门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共预算管理的发展却非常缓慢。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评论财政预算领域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预测财政收入的模型和方法加以介绍,以期为我国的预算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欧洲各国都经受着主权债务危机的考验,而中国在2008年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后地方政府形成了大规模的负债,违约风险也较高。在政府预算信息披露公开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地方债务的真实数据仍不够清晰。政府机构是社会公民管理国家的代理人,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公开透明才能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理论上论证地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完善现阶段地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经费预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繁重工作。过去靠手工操作和传递 ,不仅效率低 ,而且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采用信息技术将重要的财政公文、资料以及各种财政数据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 ,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与网上在线填报、批复 ,能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增强政府机关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使政府机关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一、信息技术在财政经费预算中应用的必要性1 信息沟通的手段。以前 ,国家发布一些政策法规或公文 ,都是通过口头或公文传递等方式来传递 ,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 ,而且很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低效率等。为此,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入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拓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型政府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政府的政务公开性和透明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我国财政信息的公开更是政务公开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政府做到财政信息公开化是有效保证公民参与权、知情权以及监督权的前提,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情况出现,真正实现阳光下的政府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财政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保障预算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用于反映社会保障收支及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活动的特定收支计划。目前,社会保障资金每年已达数百亿元,并且规模会越来越大,若再由各地区、部门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是公共财政支出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项目预算审核应使审核成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财政预算管理、服务于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本文归纳研究了如何围绕财政预算审核的目标,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核成果有效应用,并提出以后审核成果应用方式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3.
演现有文献主要讨论地方政府的整体效率或某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如果将环境质量看作是公共物品, 将地方政府视为环境质量的提供者, 那么财政分权是否提高了政府环境治理效率? 基于我国31 省市1998~2010年的环境治理支出数据,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面板Tobit 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影响政府环境治理支出效率的因素.回归结果表明, 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支出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腐败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和统一采购,它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完成各自政务活动,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国内外市场上为行政和事业单位统一采购商品和劳务的行为,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采取财政以货币形式向各预算单位供给经费,再由各预算单位分散采购所需物品,进行自我组织服务和供给的方法。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方式重要变革.它是1782年在英国创立的,目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二战后,逐步向外延伸,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到60年代末,70年代间,由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使政府采购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政府采购国际…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性活动或经济性活动。随着中国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框架,公共财政改革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异悬殊、政府间财政关系定位不确切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内涵、特征的界定,对公共财政改革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走出困境的思路,以期能对公共财政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透明的力量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按照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全面公开预算,就是要将政府预算收入、财政支出逐项披露,让社会公众来监督其合理计划和使用。在一个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改革力量。如果政府预算真如所言,做到全面公开,触动的不光是政府本身,还会引发市场的一系列正反馈,促使经济回归主要由市场力量支配的状态。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披露意味着需要接受公众监督,监督之下必然会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均等化分配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政府间财政均衡而又不损坏区域竞争的财源动力机制的要求,在主张中国经济区由东、中、西“三大部”合纵连横为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构建均衡性横向区域公平竞争机制与区域财政横向均衡的预算分配机制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常住人口统计中非真实因素剔除后标准人的假定与论证.试图为政府间人均财力均衡设计一种简便可行的均等化分配模型.做到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推行分税制的改革,中国实行了严格意义上的财政分权体制。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促进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效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会计需要改进,具有很多背景,如果从公共危机是常态、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特殊状态和形式的角度来思考,则可以把公共危机作为政府会计必须改进的特殊背景。这种背景之所以催生着政府会计必然和必须地加以改进,就在于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和管理上的诉求,就在于这种管理上的诉求需要强化公共危机下人们对危机信息全面、及时、公开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和建立公私合作制的动因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选择市场化和吸引非公资本的政策与国外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基础设施产业放松监管、私有化和建立公私合作制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无外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