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雅之地”青城古镇,是兰州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因古老悠长的历史而沉淀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使青城镇成为黄河上游独具特色的一块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2.
青城镇是兰州市榆中县下辖的一个小镇,曾有"黄河第一古镇"、"千年古镇"、"风雅青城"等美誉。近年来青城镇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开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熵"理论中熵恒增定律及耗散结构角度,以苏北古镇窑湾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当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封闭系统时,其自身的发展将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进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所以,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需要采取适宜的科学发展策略,引入负熵,促成名镇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太仓沙溪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古镇,是中国新舞蹈奠基人吴晓邦的故乡。近年来,沙溪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舞蹈)之乡"、"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列,成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长途航运全线开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依据文献记载,最早的长途运输出现在西汉晚期,航段从湟水流域至金城.其次是北魏时期,航段从博骨律镇至沃野镇.唐朝,黄河航段从灵州上逆至会州乌兰县乌兰桥下.北宋时期,黄河兰州至会州段出现放木情形.至此,今青海境内至内蒙古包头之间的黄河上游航段全线开通.清朝中晚期以来,黄河上游航道逐渐进入繁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漫川关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以"地貌广阔、水域宽衍"且地处"秦楚"要冲而得名,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名镇、商贸重镇。全镇辖19个村(居),6470户2.6万人,城镇化率为42%。2013年,骡帮会馆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漫川关镇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漫川关镇坚持以打造"显山露水、生态宜居,秦风楚韵"的新型城镇为目标,以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整治环境、提升品位为重点,围绕旅游抓建设,围绕古镇做文章,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高标准规划。按照"三大定位"要求,先后编制《总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4个综合规划和水码头太极环流等5个单体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宜兴市周铁镇,因周朝设铁官于此而得名,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建镇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铁镇现有历史传统建筑规模10200平方米,完好比例在70%以上,古镇以横塘河、北街河及十字街为主骨架,呈"井"字形结构,广泛分布有以清代、民国风格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还保有较多的历史遗存,如城隍庙、古码头、古牌坊、古银杏树等历史文化元素及尹瘦石、程天民、沙彦楷、曹梁厦等名人故(旧)居,  相似文献   

8.
《江南论坛》2014,(7):I0001-I0001
正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近22万,陶艺创作异彩纷呈,紫玉金砂享誉世界,是宜兴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历史文化特色镇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百强镇前列,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  相似文献   

9.
黄炜  李雷兵 《经济论坛》2010,(3):115-117
横贯湘西州的酉水沿岸,有着丰富的自然山水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过去数千年里,她不仅孕育了的渊源深厚的土家民俗文化,更孕育了一个个古色古香、玲珑剔透的历史名镇。本文试图以“酉水风光带”为旅游框架,探索在这个框架下对沿途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薛森 《江南论坛》2003,(4):53-53
“春风拂指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熳,长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尽,一溪烟雨当迷离”。这是明代诗人高启对古镇锦溪的真实描写。锦溪(曾名陈墓)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吴越春秋,当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筑苏州古城时,这里已成集镇。西汉末,辅助光武帝刘秀战败王莽的名将马援曾在此驯马练兵,后为马援庄村。魏蜀吴三国纷争,孙权手下的辅吴大将宰相张昭死后墓葬于此,即为张家厍村。唐代大文学家陆龟蒙晚年亦曾长年隐居古镇,镇上曾留有陆氏三贤祠…  相似文献   

11.
谁在污染黄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省,而甘肃省兰州是其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兰州段西起八盘峡,东到榆中县东乌峡,北至榆中县乌金峡出境,全长152公里。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到本世纪初,由兰州排入黄河的污水量将达到50亿吨。如果再加上黄河在兰州以上所接纳的污水,兰州黄河段污染水总量将占其天然总径流量的十分之一。黄河兰州段有近四十公里基本处于兰州市区。市区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使黄河在这一段容纳了大量生产、生活废水,甚至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也倾入黄河。这让黄河成为了兰州的污水池、垃圾场,这也让兰州人守着黄河没水喝。  相似文献   

12.
张亚威 《新经济》2013,(7):60-63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古镇最初只有黄、姚二姓,遂以"黄姚"命名。一千多年来,这里的人家繁衍生息,现有八姓共居,不过黄姚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黄姚古镇现存明清建筑300多间,依九宫八卦方位而建,在密如蛛网的宽街窄巷里穿行,古色古香里随处都流动着旧时光的影子。黄姚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古镇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07,(1)
和顺是一个古镇,他有600多年的历史。和顺是一个新景区,品牌营销只有3年。就是这个古镇,就是这个新景区在2005年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在与江南名镇、徽派古镇同时打擂台的情况下,成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不仅进入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行列,而且获得唯一的大奖。2006年中国100多家媒体评选中国最美丽的村镇,和顺又一次进入十大最美丽村镇的行列。连续两年大型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4.
《江南论坛》2008,(11):F0004-F0004
2500年的历史沉积,哺育了古镇干灯,她浓缩了吴地文化的精粹,同时是一个集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于一身的江南名镇。  相似文献   

15.
兰州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州是最接近我国版图几何中心的一大城市,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历史上又是中原汉族和西北各族接触、融合的地方;其所在的兰州河谷盆地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具备了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但直到解放前夕,兰州仍是一个落后的消费性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是在解放后,兰州才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16.
2500年的历史沉积,哺育了古镇千灯,她浓缩了吴地文化的精粹,同时是一个集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于一身的江南名镇。千灯镇地处上海和苏州之间,四周遍布有沪宁高速、苏沪高速、312国道和苏虹机场路等要道,交通十分便捷。  相似文献   

17.
郭军 《新经济》2006,(11):10-15
小桥、流水、人家,位于上海、苏州之间,周庄这个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镇水乡,其征服国内外到访者的核心元素看上去似乎就是这些。没错,人们的确迷恋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千年造化,但小桥、流水、人家的背后却是周庄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江南文化的婉约、细致、古朴与经典,其背后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千年的坚韧与执着。固守着世事沧桑的古镇周庄终于在安静的守候中绚烂绽放璀璨于世,但这一切必然中的偶然,似乎冥冥中注定了许多成就于此的机缘。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2011,(5):F0004-F0004
“江海之畔 休闲之都”太仓位于长江东海交汇处,是与上海市中心距离最近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最适宜休闲度假的都市花园。这里区位优越,环境宜人,文化深厚,民风朴实,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名镇——沙溪,江南第一牡丹园——园花园山庄,长三角首屈一指的现代农业园区和众多人文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19.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地处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东西部交流合作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及欧洲的重要通道,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现已建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轻纺建材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黄河上游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发挥着核心城市的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对振兴兰州经济、带动西北地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工业基础雄厚。 兰州是“一五”、“二五”和国家“三线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20.
邓运员  杨柳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9):1552-1557,1584
湖南历史悠久,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古村镇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重大的科学、经济价值。选取30个已经公布的国家或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研究对象,以景观基因的理念为切入点,立足古村镇的抽象文化符号和物质景观元素,分析湖南省古村镇景观基因的特点;并通过对其上述文化特质的把握,提出湖南省古村镇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