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货物出口下调退税率和实行有差别的结构调整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约降低3个百分点,加快了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步伐,有利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对财政税务部门及几家出口企业调查看,实行出口退税改革利弊共存,给外贸企业、地方财政及国库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5,(6):1-1
<正>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第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第三,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第四,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3.
李庆臣 《税务纵横》2003,(12):72-73
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重大调整,除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及确定了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等四项政策外,最主要的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按现行出口结构,这次调整将使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第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一、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原因及内容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惯例,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根据WTO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1998年-1999年为减缓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先后几次提高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口平均退税率从6%调整到现行的15%,极大地支持了出口贸易企业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为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6.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及对出口退税的一揽子政策的改革,不仅关系到出口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的调整,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将对我国外贸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震  刘丽敏 《涉外税务》2004,(10):12-16
出口退税改革和拟议中的增值税转型都将对企业收益和地方财政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建立适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变化要求而又相对稳定的出口退税率体系,同时发行具有财政偿还前提的专项国债以缓解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改革对地方财政的“撞击”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策信息     
明年出口 退税率下调3% 根据国务院10月13日发布的现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决定,中国自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这是一剂“猛药”,同时对于我国改革外贸体制、减轻中央财政负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等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中国政府实行税制改革,引入了增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口退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根据商品税的消费地课征原则和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应对出口商品实行彻底退税.然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要求我们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做出反思,选择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实行适度退税.  相似文献   

10.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主要内容包括:自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从该政策五个月来的运行情况看,新政策的出台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渐显。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其中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际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我国外贸出口严重下滑,1998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平均升至11.3%,1999年再次合并出口退税率,平均达到15%.  相似文献   

12.
张艳纯 《税收征纳》2004,(11):35-36
2003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新政策摒弃了原来的“按月预申报、按季汇总申报”,改为“按月汇总申报”的办法,加快了退税的频率和进度。但是这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并未涉及“免、抵、退”税政策本身。  相似文献   

13.
赵志华 《涉外税务》2007,(11):22-24
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政策工具,由于"出口退税率陷阱"的存在,破坏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整体性并导致了出口退税政策无法有效实现促进出口的预期目的。本文提出了"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对如何消除"出口退税率陷阱"和"隐性退税"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理顺出口退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出现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是完全必要的。鉴于当前我国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财政负担机制和出口退税预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出口退税零税率、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出口退税支出、改革出口退税预算制度等措施,既是新时期理顺政府间责权利关系、提高政府效能的基本要求,又是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王文清  赵勇 《涉外税务》2006,(12):145-147
2006年9月15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 139号,以下简称《通知》),对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作了大幅调整,取消出口退税率255种,降低出口退税率1130种,还有191种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这将对出口商品退税率下调或取消的企业带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四川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此次改革的原则是:新帐不欠,老帐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五个方面: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新机制;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和财政分担比例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是在我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出口欠退税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的背景下所进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出口经营方式下的外贸出口执行差别退税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非中性的税收影响.最近的出口退税改革方案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这种非中性影响.构建中性出口退税制度应该采取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的平均退税率、实行外贸企业"免税购进"、中央地方按比例分担出口退税总量的三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政策制度,符合国际惯例。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后,从宏观政策和具体实践效应看,出口退税改革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丹 《上海会计》1998,(11):28-28,38
从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已十几个年头了,这期间,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并不断完善。1995年7月1日起,国家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外贸企业由原来的征多少退多少变成“多交少退”的格局。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外贸企业因“多交少退”而出现的税金...  相似文献   

20.
据北京市商务局透露,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北京市财政局将全部承担由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的25%出口退税额。去年10月,国家将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了3%,由原先的17%下调至平均14%,并且规定2004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出口退税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75%,地方财政负担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