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洪强 《经济师》1999,(4):46-46
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经济学中它们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供给与需求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市场就存在着供求关系,有供求关系就一定会形成市场。只有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了平衡。这种供求关系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商...  相似文献   

2.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区别上,两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联系上。两者的对立,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两者分属不同的学科类别,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属性、特点和功能;实践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它们是两个承担着不同职责的部门。两者的统一,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两者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实践主要表现为,两者作为管理部门在目标具有一致性。正确认识及理清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进会计财务改革,对企事业单位如何建立机构、怎样划分权责、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价值与社会均衡效用相统一的新价格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恩格斯关于价格由生产费用和效用共同决定的原理为指导 ,批判吸收效用学派和均衡价格论的合理成份 ,建立社会价值和社会均衡效用相统一的新价格理论。社会均衡价格即成交价格是卖方的供给价格和买方的需求价格的统一。供给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 ,其实质是社会价值 ,因此 ,它就是社会价值的货币表现。需求价格不能由价值或使用价值决定 ,而是由效用决定 ,其实质是社会均衡效用 ,因此 ,需求价格就是社会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既然社会均衡价格是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统一 ,其实质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均衡效用的统一 ,因此 ,社会均衡价格就是社会价值的货币表现和社会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社会价值、社会均衡效用和货币三者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物质世界是辩证总存在,统一本质就是其无限定的辩证存在性。辩证存在性的意义是:一个方面是既有存在性又有非存在性的统一连续性,另一个方面是存在性和非存在性的相互对立的间断性。辩证总存在就是存在与非存在的无限定对立统一,有整体大于部分的优先整合性。在逻辑优先秩序上,由世界总体辩证存在的分化运动,以离散组合方式来造就部分。使部分事物都涵摄了辩证存在,每个事物都全息和重演了总存在的对立统一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中,职业教育的供求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职业教育供求矛盾是通过供求双方达到均衡状态而得以解决,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供给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6)
地方科技智库的科技内涵和"地方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其建设中这一关系具体体现为,智库性质上的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智库功能上的局部与全局的协调、智库主体上的人才汇集和交流的平衡以及智库形态上的专门型和综合型的角色统一。  相似文献   

7.
一财政和物资的平衡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需要利用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社会产品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不仅要有实物形态的计算,同时还要有货币(价值)形态的计算。在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到消费的全部运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货币(价值)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量的物资总是表现为一定数目的货币。同样,一定数目的货币(价值)也总是代表着一定量的物资。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作为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它是对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和谐社会从广义理解,既包括人和人的关系,又包括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关系,包括直接统一、对立统一、和谐统一。三种状态依次占据主导地位,构成一个动态结构,形成了性质和水平不同的三个发展阶段:直接统一阶段、对立统一阶段和和谐统一阶段。在和谐统一阶段,不能再让征服自然的思维定势来指导我们。人和人的关系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问题就应该到生产力中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的问题就应到生产方式中去寻找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短缺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想探究短缺的形成原因和消除办法,首先应对短缺进行类别分析。我认为,短缺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形成原一、需求增长过快造成的供给相对短缺社会再生产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也不断地处于增长的状态。无论短缺或过剩总是供给和需求对比关系的描述,当供给或需求一方增长过快而另一方增长较慢时,就会出现这种不平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立成 《经济师》2002,(7):43-44
我国自 1996年以来 ,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态势 ,政府一直在做着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努力。对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情况 ,国内学者和西方有关理论 ,大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解释 ,而很少涉及其产生实质和根源。文章认为只有从利益分配的对立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来分析 ,才能深层次地解释供需脱节、通货紧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市场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商品交换要通过货币来进行,因而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货币运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商品的运动,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货币(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在价值总量上的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平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却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感到社会对诚信的有效需求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诚信;另一方而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形形色色的失信行为依然存在,屡禁不止,已经明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障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市场经济无处不在的求利天性难以和以义为先的诚信道德相融合,似乎两者只有对立而无法统一。那么,两者客观存在的对立能否统一,本文对此做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必要时机。同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进礼 《当代经济》2007,(16):142-143
任何形式的商品生产都应该具有社会目的和私人目的两个方面,社会目的和私人目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对立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进礼 《当代经济》2007,(8X):142-143
任何形式的商品生产都应该具有社会目的和私人目的两个方面,社会目的和私人目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对立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属试行阶段,存在着"参保人员缴费与养老保险待遇脱节、参保对象较少且覆盖面较窄、各地自行其是政策不统一、参保人员合理流动时接转不畅"等问题,已直接影响阻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应由国家出台全国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自上而下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设计相关的"对接"规定;逐步建立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协调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逐步过渡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通常,谈论广告诚信问题主要把焦点集中到广告信息发—受两方的关系上,但是,纵向地看,广告信息由广告主传递到最终的信息受众,中间存在多个交易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广告市场信息供给链,建立信息供给链环节间的彼此诚信-信任,是广告信息发—受诚信的第一步。即对于广告活动来说,要最终取得受众的信任,首要的是要做到广告信息供给链各个环节的彼此诚信。由此,必须切实构建诚信交易的法律机制和道德机制,即必须做到法律意义上的广告交易程序与广告实体法的统一,广告程序道德与实体道德的统一。而在目前阶段,尤其要适时满足制度的供给。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总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而经济社会发展也总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高科技竞争、文化竞争、教育竞争等必将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方面,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才有人预计中国将在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老大。但是也有学者感叹,中国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之后,已是最为鼎盛的时期,盛极而衰,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阶段。近年来中国经济是处于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而在此之后,各种社会矛盾也  相似文献   

19.
医院作为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载体,与医保机构、患者处于同一个医疗保险与服务运行系统之中,三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如何在有限的医保基金与患者无限的医疗需求及医疗供给服务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这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上,宏观经济平衡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国内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先来看社会总供给公式: AS=C+S+G_t+M (1) 其中AS表示社会总供给,C为消费品供给,S为储蓄,G_t为政府收入,M为进口。而社会总需求则表现为: AD=C+I+G+X (2) 其中,AD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那么,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