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小康社会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体现,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人道关怀".总体上达到小康,只是迈入了小康的门槛.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有待于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勇于突破创新,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农业、环境保护与发展、效率与公平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对于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一个理论的描述,但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对建设内容及结果进行量化测定,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设计从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当代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现状和中国2020年发展规划出发,遵循代表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得性原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我国小康水平的总状况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新思路,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西部开发、加快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图书馆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人们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普及与推广应用,要求精神明与物质明同步发展。图书馆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就要求图书馆事业与之同步协调发展。加快和加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规划,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争上新台阶;千方百计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图书馆队伍。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它要求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使经济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应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衡量的基本标准界定入手,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评价构面、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包括10大评价构面、54个评价指标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反映社会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从对全面小康社会含义的理解来看,与其相对应的“社会明”宜理解为广义的明,即包括物质明、精神明、制度明与生态明在内的所有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反映社会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共三十八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问题;改革不合理消费政策,激发新的消费方式的问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消费的问题;发展文化教育消费,提高人的素质的问题等。对策建议有:加强政府客观调控、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教育、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州省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总体小康基本实现,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省情,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变不利的地理位置为有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强省;转变观念,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发展特色,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论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衡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及山东的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深刘认识“五个统筹”的重要性,以“五个统筹”指导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20年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文章回顾和梳理一下小康社会的历史沿革,厘清小康社会理论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我们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不跑偏、不摔跤,同时对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更好生活的新要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持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法宝。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统一的整体。正确理解了这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也就等于正确把握了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部。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宏伟目标。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区城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描绘共产主义前景时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两者互相联系 ,又相互区别 ,都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问题。两者在物质、精神、政治、自然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 ,一方面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纲领和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还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为将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