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斌 《中国广告》2009,(5):38-39
我们大体把中国媒体的类型分两种,一个主要是传统的发展模式,通过内容吸引受众,把受众转化为广告消费者。另外一种就是我们所称的新媒体,MEDIA2.0对渠道的依赖性很强。这两种都有发展的空间,像报纸等媒体由于受到国家对内容政策的管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舆论属性,一方面是媒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7,(11):110-111
P-Media泊视界是一个全国性的地下停车库媒体。和其他户外媒体相比,不同之处就是媒体空间属性极为单纯。泊视界只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大型地下停车场,这样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受众群体的单纯性,这是衡量一个新媒体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众多传播研究专家谈及近年的媒介发展变化,不约而同地会使用“媒介碎片化”一词。所谓“媒体碎片化”至少有三个层面上的意义:第一,媒体数量和信息供应量的激增和媒体形态的多样化;第二,受众选择与使用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空前提升,加剧了分众状况;第三,这一点还是与受众行为相关,那就是受众对某一个媒体的忠诚度不断下降,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一边是不断增长的供应,  相似文献   

4.
许玲华 《广告大观》2011,(12):32-33
一个缺少了受众的媒体平台,一个不符合广告主目标受众的媒体平台,都不会成为广告主的选择。在当前这样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即使是符合了以上两个条件的媒体,最终广告主还要考虑成本和性价比。  相似文献   

5.
郑坚 《中国广告》2010,(6):116-1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内地,逐步有许多媒体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于中产阶层,体现出媒体与中产阶层建立起了直接的利益、情感的认同。我们从受众商品意识、受众定位的话语以及媒体的广告服务中都可以辨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媒体在营销影响力中需要面对双重消费者,一个是媒体的受众,一个是企业。从媒体的角度来讲,今后在跟企业沟通、跟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只满足于收视率、覆盖率等等量化的概念,更要追求媒体的品牌价值。媒体要立足于自身的品牌价值、影响力价值,开展针对受众的营销,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工作决定电视新闻制作的成败,目前,电视媒体在网络新兴媒体的冲击之下,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媒体的受众群体是决定媒体存亡的关键。所以,就新闻节目来说,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群体的心理需要,就能够得到群众支持,保证行业稳健发展,因此,研究目前的受众心理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结合,从群众的受众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当前新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消费者的信息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基 《广告导报》2005,(7):131-131
熟悉媒体策划和媒体购买术语的朋友们一定知道“OTS”(Opportunity to see)这个概念,在比较广告信息发布于不同媒体,对于目标消费者(受众)可能被看到的机会。传统媒体对于目标受众只能提供“看到的机会”,并不能保证“一定被看到”。理论上,由于各个媒体都只能提供OTS,所以普遍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衡量各个媒体的传播价值但是在同一个媒体载体上发布的信息,可能由于版面、位置、标题、篇幅、字体、图片、色彩以及编辑环境等因素而影响到受众注意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陈岩 《国际广告》2011,(7):86-86
数字媒体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条核心逻辑主线:“每个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切合其需求的相关事件信息,并根据其个人意愿有选择地参与之中!”  相似文献   

10.
媒体受众调查已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行业。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等一系列指标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成为评价媒体受众数量、结构及受众注意力价值和消费力价值的重要标准,业内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媒介行业的“通用货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报业的受众市场巨大,但是,各类媒介不断分割这块蛋糕,使得读者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相对而言,每个媒体的受众市场就开始萎缩变小。培育读者市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笔者在分析报业受众市场的读者层级之后发现,实现潜在读者的转化是报业受众市场培育中的核心问题,受众市场培育的根本实现途径就是转化潜在读者为固定读者。本文探讨的正是报业受众市场中潜在读者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岩 《广告大观》2011,(8):112-113
从数字媒体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条核心逻辑主线:“每个受众都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切合其需求的相关事件信息,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有选择地参与到其中!”  相似文献   

13.
网络广告受众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一个网络广告受众行为结构模式,把受众在网上流的经历转化成由受众技能的高低、集中注意的程度和网络环境提出挑战的大小三个变量来直接决定的函数,并且受交互速度的快慢和对媒体环境的感知两个条件的约束,通过一个网络广告受众行为过程模型研究受众接触广告的动机、网上持续时间、交互性、态度和购买动机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网络广告效果测评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媒体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受众,而媒体竞争的核心是宣传质量。广播要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节目质量占领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5.
张宪国 《中国报业》2023,(24):102-103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对编辑人员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概述电视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电视编辑在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的媒体改革开始,商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超乎人们想象力的速度膨胀式地发展。商家为了收到理想的广告效果,开始寻求和探索新的途径,植入式广告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受众心理分析,进而提出植入式广告与受众接受的契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手机新闻等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体、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如今的受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原始的单一型线性交往和表达,网络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和其碎片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迫切地希望参与到群体中来,以群体的意识来对热点事件进行围观讨论,以此参与到事件中去,形成网络围观行为。旨在研究传播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受众的“围观”行为.分析“全民围观”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俊华 《国际广告》2011,(10):95-95
广告媒体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这种媒体背后受众的量和质、媒体在受众生活中的影响力、受众与其接触时的状态.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和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广告价值无可置疑。以北京为例.每天大约700万人次的地铁人流量.大多为一个城市消费主体力量的上班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媒体多元化、消费个性化、营销碎片化的时代,媒体的选择、信息的传递必须回到营销的原点——消费者洞察,即我们的目标受众的消费习惯和媒体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20.
张晏佳 《中国广告》2013,(11):137-138
我们生活在媒体的世界里.也亲身感受到了媒体的碎片化过程。这可以从媒体以及受众两个维度理解.媒体的维度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形态多样性、媒体的数量激增和信息量暴增:受众的维度体现在受众在消费媒体时自由度提升,个性化得到满足,同时对某一特定的媒体停留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