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毕金霞 《中国经贸》2012,(2):169-169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利润总额的构成和计算方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两者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税额的差异原因分析 1.二者存在差异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3号,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第二条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收到政府补助,会计计量的账面价值与企业所得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有何差异,应纳税所得额有无纳税调整事项,这需要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规定上做进一步分析。本文试图从代表性案例上加以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大体一致,按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较为简单。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收益、费用等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该差异导致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本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所得税会计理论上争论的主要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应付…  相似文献   

4.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5.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6.
一、递延税款的形成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利润的计算是根据收入、费用的确认、计算及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计算得出的。其目的是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信息。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遵循税收法律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计算确定企业的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由于会计与税收对损益计算或纳税所得计算的目的不同,对于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确认与计算方法亦不同。所以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7.
初宜红 《山东经济》2006,22(4):42-44
会计和税收角度不同,税法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产生差异,从而对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影响。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的,不构成注册资本的部分。站在税收的角度上,资本公积的有些内容应属于收入的组成部分,应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调整当期的应交所得税。本文通过对资本公积有关项目的分析,分清不同项目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这对正确地核算所得税费用和确认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收入是企业的一个核心概念,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方面影响企业利润的计算,另一方面也影响企业税金的计算(如增值税、所得税等)。但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要素和我国税法中的计税收入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二者在概念、确认条件、计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为依据,重点对商品销售收入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实际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振然 《中国经贸》2010,(16):184-185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对现金股利的处理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了所分得的现金股利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不一致,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鉴于核算的复杂性,容易导致纳税人在纳税调整时发生失误,因此要对此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的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当然正确;但如果不了解税法与会计处理差异,就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我们首先看一下<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资产确认计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的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当然正确;但如果不了解税法与会计处理差异,就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我们首先看一下《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资产确认计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及损失后的余额。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应纳税所得额的合理确定是应纳税所得额筹划的关键,也是企业税务筹划的核心。税务筹划的主要角度有:利用年度之间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将收入在年度之间进行有效分配;尽可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多争取不征税项目收入、免税收入;用足用好各种税前扣除财务税收政策,争取更多税前扣除。文章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务筹划。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中国经贸》2009,(4):75-75
随着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日趋扩大。本文结合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谈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及所得税在报表中的列示等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丁梦云 《中国经贸》2014,(7):162-162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分别从会计和税法两方面对无形资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两者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处置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冲 《魅力中国》2010,(19):91-92
随着《企业会计准》《企业所得税法》等的颁布、推广、实施,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相分离,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不同,且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投资行为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税务处理做出来明确规定,不可避免的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较大的会税差异,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讨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核算下的所得税与会计处理所涉及的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财务会计制度、准则的不断发展,税收政策的逐步完善,使税收与会计的背离发生了变化,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9条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与税法对企业成本费用的不同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妮 《辽宁经济》2004,(2):81-81
工资薪金支出。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佩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会计上,按照本年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计人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减少本年会计利润。而税法规定,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计税工资标准扣除。所谓计税工资标准,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工资薪金费用。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当前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及进出口税收等税种。《通知》指出,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同时,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将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因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减征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体经济》2013,(11):72-74
亏损,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是企业所得税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指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以前各年的利润总和为负,本年实现的利润要首先弥补这部分亏损,其剩余部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过收集、归纳、分析,列出八种不得用于弥补税前亏损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