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透视现实与未来的目的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为了克服经济生活的混乱现象,推进双重体制的转换。二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宏观控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三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二、适度的超前原则。所谓超前原则,指的是建立商品经济正常运行的规则,在内容和时序的安排上应该适当提前,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实现对商品经济新秩序扫除障碍,开辟道路。 三、面向社会和群众的公开化原则。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公开化,是指将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经济运行本身的过程、结果及有关重大的事务向社会和群众公开。 四、全面广泛的民主化原则。民主化原则是指在对商品经济的管理中,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权力,在商品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上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扶正祛邪,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手段,如何与商品经济相适应,如何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审计在建立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审计如何积极促进新秩序的建立,进行研究和探讨。 我们通常刻画新秩序建立后的我国社会面貌,应该是经济繁荣,政府廉洁、人民民主与法制完备,社会安定的社会主义社会。要达到这一境地,环绕着商品经济,必须具备两个  相似文献   

3.
<正>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金融新秩序,既为建立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和完善市场机制创造有利条件,又为各家银行、城乡信用社和其它金融组织进行平等公正的竞争,促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要建立新的金融秩序,关键在于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健全银行经营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信贷、利率等杠杆作用,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和协调稳定的发展。根据这一总的想法,我认为具体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商品经济运行的机制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由此,社会主义税收新秩序必须是服务和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即社会主义税收是一系列税收法令、政策为保证的税收诸关系和运行规则的总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从概念上讲,表现为按客观规律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制定出的税收行为规范,各  相似文献   

5.
(一) 承包制是在“两权分离”的理论基础上,为改善企业经营机制而被广泛推行的。几年实践,显示它至少在四个方面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必要的前提:一是承包制促进了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二是承包制加快了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三是承  相似文献   

6.
要巩固和发展现有的改革成果,尽快结束“双轨制”的摩擦及内耗,就必须彻底地进行一次价格改革。商品经济就是市场交换经济,价值规律是第一规律。没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就不会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也不会有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秩序,经济体制改革也就不会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商品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银行开办有偿经济信息咨询业务,既是一项有益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业务,又对农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加快集约化经营进程,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银行自身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完善的评估准则对规范行业行为,服务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离不开规则。经过近30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我国的经济运行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改革已步入新的时期,改革的重心由创建市场经济体制转向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各行各业建立和完善了许多新的规则,这些规则已经渗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确立会计管理新秩序的基本依据。设计会计管理新秩序的基本格局,必须全面认识和准确估量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评价和认识会计管理的传统运行机制及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并做到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对于中国以国际贸易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比较稳定的市场经济新秩序,一切以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为准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当然,加入WTO也意味着国门进一步开放。首先表现在进一步减让进口关税,逐步取消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控制,是新旧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治整改的重要环节。强化宏观控制的本质在于强化国家对整个经济发展方向的控制能力。这是作为管理现代化经济的共同的、基本的原则。目前,迫切需要探索和建立宏观调控的体系和方法,这里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面,就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人民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信用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已经建立,各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互相渗透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建行传统的固定资产信贷业务受到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建设银行应该选择什么战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金融业竞争趋势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事业的繁荣,引起了金融业竞争。但如何开展金融业竞争,才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理论界存在着两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领域的全面竞争必然引起金  相似文献   

13.
沙桂云认为开办风险贷款是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并就风险贷款的对象、原则、收益、管理以及开办风险贷款的配套措施等提出具体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围绕专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改革方向,提出了各种看法,进行了热烈而有益的讨论。现在看来,有必要继续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引向深入。在我国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和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条件下,如何从有利于治理整顿、有利于建立金融新秩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银行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农业等国民经济薄弱部门,探索专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希望广大读者参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经过十四年的改革与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市场要素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民经济活力大为增强。但是,由于体制转轨没有完成,经济运行中又呈现出各种纷繁的矛盾,市场行为与非市场行为、有序与无序、规范与非规范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的经济运行画卷。金融作为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综合部门,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变化无时不从金融领域中反映出来。 (一)全社会办金融的热潮骤起,国家银行的压力加大目前,在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即社会办金融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个人信用规范是信用经济存在的坚实基础 ,是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从而带来较为严重的个人信用行为无序现象。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 ?本文论述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框架构想及有关对策思考。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初步构想随着社会个人信用的发展 ,特别是消费信贷业务的推进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谓个人信用制度 ,是指能够证明、解释、查验个人资信状况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为规则。它应该包括个人信用帐户制度、个…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在艰难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改革也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地向前推进。但由于在新旧体制转换和变更时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手段软弱,致使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连续几年的物价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  相似文献   

18.
在1988年9月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赵紫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是今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为此,我们农业银行要把握这个机遇,切实加强对农村金融的领导,认真深化改革,尽快建立起农村金融新秩序,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在宏观经济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要与突出,同时,广大经济工作者、理论教学工作者和经济大专、中专院校学生迫切需要全面地、系统地了解金融、研究金融,以提高自身的业务与理论水平。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编辑部组织金  相似文献   

20.
自从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提出后,人们急切地期待经济学者们,在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新经济体制、新经济运行和新秩序形成等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渴望有一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理论著作。但时至今日,能从全新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进行系统地阐述的著作,尚不多见。岳福斌同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论》一书(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1989年3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正是适应这种需要问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