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基于成员关系的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的溢出模型,并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对成员之间知识共享中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的机理。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一个竞争与合作关系合理的网络组织中,知识溢出效应可以使得成员企业认识自身的知识状况,改变知识结构,并提高其知识竞争力。最后,为了强化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并提高其知识共享效率,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共惠互利的基础上,个人或组织为了获取外部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会选择与区域外的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创新合作,通过创新合作实现知识的流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文章选择1986~2014年期间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中通过授权的专利数据,以发明人合作创新衡量知识流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从网络结构等方面考察省际间知识流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流动强度逐渐加强;知识流动网络结构不合理,星型网络结构和强强联手态势不利于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省际间知识流动空间分布不均匀,知识流动强度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及其实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间合作创新要求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是合作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研究了合作创新过程中所转移的知识类别,提出了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实现知识转移的机制,着重论述了包括合作意识、组织安排、利益安排和发展共赢理念等制度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组织间关系的拓展与演进:基于组织间知识互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竞争力更多来自于知识层面,知识整合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能力。本文从产品知识基础的复杂性出发.根据其与组织知识领域的关系以及组织间知识的互补性划分出组织间知识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不仅对知识利用中的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的组织间关系进行阐释.还提出了基于组织间共同进行知识开发的组织间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从而将组织间关系的市场与科层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由科层、市场以及共同体构成的三维空间,并由此构成了组织间关系的组合。最后.本文结合日本相机制造业的发展对组织间关系组合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界面规则是组织间关系的基础.本文讨论了界面规则的形成和演变的路径依赖特征,提出了一个分析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理论框架,并对构成界面规则的要素进行了论述.本文还讨论了组织间关系治理机制的特点,强调组织间协调和组织间关系治理的重要性要大于内部科层协调和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东间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股东间合作问题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一是没有系统地阐明和分析股东间的合作机制;二是纯粹的"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中多重人性严重不符,研究成果解释力和应用性都比较差:三是仅仅关注大股东之间的合作,而忽视了广大中小股东在合作机制中的作用。鉴于此,在综合考虑"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起一个由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情感与行为因素共同构成的股东间合作模型,并系统地阐述了股东间合作机制的构建机理。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别提出并讨论了"一股独大"、"二元平衡"和"三足鼎立"三种股权结构下股东间合作机制的类型和主要特征,分析说明股东间合作机制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东间的合作是由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情感与行为因素共同决定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股东间高效的情感交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交换产生替代作用,对信任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股东间合作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受到联合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流动性、股权制衡度和公司治理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视角,实证研究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知识距离、吸收能力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知识深度距离对潜在吸收能力有负向影响作用,知识宽度距离对潜在吸收能力有正向影响作用,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组织学习在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间起调节作用,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合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溢出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知识溢出为合作创新提供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溢出越多就越有利于合作创新的成功完成;另一方面,知识溢出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者的合作意愿和积极性,阻碍了合作创新的产生和实现.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正负效应的同时存在,置合作创新处于两难困境.建立长期技术研发联盟,明确共享知识产权,有利于化解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负面效应,解决合作创新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9.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在政府合作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了对策设计,以期提高区域合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背景下,外部知识网络成为企业提高创新力的重要渠道,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则是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了其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和提升途径,并用一个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This research introduces a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efficient interunit structures in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lexity. We argue that while the boundary spanner structure is efficient for transferring discrete knowledge, it is inadequate for transferring collectively held complex knowledge. We propose that the transfer of such knowledge requires a more decentralized interunit structure—collective bridge, which is a set of direct interunit ties connecting the members of the source and the recipient units,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nterunit ties matching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to be transferred. We suggest that while a collective bridge is inefficient in transferring discrete knowledge relative to a boundary spanner structure, it is more efficient for transferring collective knowledg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Knowledge issues are central to governance choic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fluences knowledge flows and costs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exchange inside the firm. Yet the question of how a firm's internal structure affects its governance choice for new activities has received scant empirical attention. We examine the role of internal structure, specifically unit autonomy and lateral coordination, in a firm's governance decision for new, knowledge‐intensive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nternal structure is a ‘shift parameter’ that affects governance choice by mode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complexity and degree of integration. The empirical setting is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and its adoption of Internet banking.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分工与合作越密切的组织,信息分享需求越高,因此.越需要重视跨组织的信息整合。今天,跨组织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需要。文章讨论了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定义、研究跨组织信息系统的理论视角和创建跨组织信息系统的意义,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双面效应、知识价值评估困难、知识同质化风险3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的失效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声誉治理机制,并运用博弈模型,对声誉及信息传递在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失效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知识溢出和知识价值评估困难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集群内的信息传递,达到声誉的充分传播,不但强化了声誉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而且使企业在系统中可以有更多的协同伙伴选择,降低路径锁定和知识同质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系统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作为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的众多特征。本文在构建公司治理复杂性一般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司治理的多层性和多样性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治理模式的选择--基于任务复杂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存在、发展、成熟与衰退的演化过程蕴含着不同特征的任务。本文运用过程与效果两因素将任务的复杂性分成5阶(包括0阶),深入地剖析了这5阶复杂性任务与资产的专用性,尤其是人力资本的通用性、专用性、专有性及通用的专有性之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复杂性任务与人力资本的不同组合其治理成本存在着差异,其选择的治理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推断出相应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R&D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深入的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引入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剖析知识转移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大样本数据进行路径验证。得出结论: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联盟企业通过增强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和知识扩散方的传播能力来达到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构建完善的联盟交易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联盟的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下信息产业日益发展,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后,将行为整合和合作模式引入到信息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关系中,构建行为整合和合作模式与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引入信任机制作为调节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为整合和合作模式对于提升信息产业集群内知识共享效果都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信任机制在行为整合和合作模式与知识共享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件企业R&D治理边界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价值升值及其产权的认可与实现,导致传统的公司治理活动由企业高层向下延伸到了企业的R&D活动中。本文通过探讨“公司治理”的本质及其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区别,较为科学地界定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并论证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边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构造了软件企业R&D治理的结构要素,并对其进行了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