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登新 《产权导刊》2005,(7):48-50,54
一、"股权分置"的来历 在国外股市,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完全上市的,原则上是全流通的.当然,其总股本中也有少量股份是被公司章程锁定的.被锁定的少量股份,在性质上主要属于雇员持股计划部分或是对关键雇员奖励部分(如雇员股票期权计划或雇员股票购买计划等),这部分股票只是暂时不可以上市流通转让的,但在锁定期满后(如三、五年不等),公司有权直接决定这部分股票何时可上市流通转让.  相似文献   

2.
“精确的分散才是真正的集中”这是一种分散风险,增加获利机会的方法。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不应只认一种股票,而应认真地挑选各种表现良好的股票进行投资组合。“股市从无过去”股市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股市又是一个异常敏感的场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股市往往出现异常表现。过去某种股票最高到了某个价位,今年很可能会突破这个价位。“股市从无过去”告诉投资者过去的股票价格记录用处不  相似文献   

3.
<正> 深圳股市8月走出“抽签表行情”无论是深圳股市还是上海股市,如果要写一部股市历史,1992年8月将是一个值得泼墨的篇章。从1987年深圳发行第一张发展银行股票,到1992年8月,深圳股市经历了风风雨雨5个年头。有人计算,如果在1987年购入了一张发展银行股票,然后一直参与发展银行的分红、益股和配股,到现在这张股票的价值已经翻了200多倍,购买股票发大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人们银行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大(全国居民储蓄近13000亿元),以及深圳、上海股市逐步面向内地、面向全国,到股票市场上去搏一搏,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深圳股市和上海股市,对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2011年股市交易出现"开门红"是多数投资者所预料到的,那么,在"开门红"行睛中房地产股票充当了领涨品种,则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下跌了一年多的房地产股票是否否极泰来?  相似文献   

5.
股票期权的全称为"经营者股票期权"①或"经理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由企业股东向经营者提供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常的做法是公司董事会授于经营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一般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以预先设定的价格(即执行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②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在规定的时间买入本公司的股票(这种行为称之为"行权"),可以获得股票市价高于行权价的溢价收益.  相似文献   

6.
张森凤 《首都经济》2012,(12):92-93
心理误区之一:盲目跟风 股市波动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股民的跟风心理对股市影响甚大。有这种心理的投资者,看见他人纷纷购进股票时,也深恐落后,在不了解股市行情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况下,也买入自己并不了解的股票。有时看到别人抛售某家公司的股票,也不问他人抛售的理由,就糊里糊涂地抛售自己手中潜力很好的股票。有时谣言四起,由于”羊群心理”(跟风心理)在作怪,致使股市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7.
易晓文 《特区经济》2006,211(8):50-51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对不同的股票实行的是不同的定价方法。这种定价方法有悖于股市正道,不利于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在论述中国股票差别化定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定价方法产生的后果,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常识     
股市之最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于1531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诞生,这是现代证券交易所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于1604年由荷兰商人在阿姆斯特丹创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组织的股票交易所。世界单股面值最高的股票,当属1976年在瑞士发行的罗彻公司股票,每股面值高达38486美元。1898年,清政府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昭信股票。1891年由外国资本在上海创设的"西商  相似文献   

9.
李劲 《新财经》2002,(9):39
经历过1998年中国股市漫长调整的老股民,或许对天津磁卡的印象更深一些,当时正是这只五年牛股再创新高的第三年.虽然在1999年至2001年的牛市中出现过各种"神话",还有许多股票的涨幅远远大于天津磁卡,但在2002年的痛苦反思中,我们又难免想起这只能够逆市走强、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的股票了.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关于发放股利与否、发放多少股利、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在国际上,公司一般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的生命周期来制定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而我国的情况,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一般都没有坚持一个固定的股利政策.“玩蹦极”的不是少数。总之,股利分配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这种状况,导致一些对现金股利有较高依赖的投资者无法参与到我国的股市中来。股市成为一种单一的投机场所.各个购买股票的人都是为了获得资本利差收益.而不是为了长期投资以获得每年稳定的投资回报,这样严重影响我国股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要勉强贷款购买股票。”购买股票要量力而行,因为股市的变化莫测,具有一定的风险。例如你对市场看好,贷款买入了股票,可刚一购进,股市突然转升为跌,使你的股票被绑无法脱手。如你是用自己的钱投资股票,你就可以长期持有股票,一方面等待股价的回升,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股息。如果你是用贷款购买股票,贷款人的催债可能至你于死地,既使贷款人并未催债,你也必须承担一笔可观的利息。  相似文献   

12.
投资股市,对于一个初次涉足的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了解各种股票的行情变化、股市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买卖股票的手续和基本常识等等.除此之外,特别应注意办理好入市前的各种手续.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深圳股市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判断出股价将要上升,于是急匆匆赶去购买股票,但因为没有提前办理入市手续,延误了整整一天时间,此时股价大涨,等他买到股票时,已错过了最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7):12-14
【美国《新闻周刊》2月5日】中国决策者们展开的改革攻势引起了股市翻滚,这似乎是要表明,中国的增长奇迹直到每个怀疑者改变了看法才会是完整的。摩根士丹利国际投资公司的数据库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增长最快、同时股市也增长最快,这种情况尚属首次。MSCI中国指数上升了78%,而新兴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32%,沪市A股指数上升了138%。鉴于中国人购买股票的热情,今后若干年股市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4.
股市行为及其分类通常来说,股市行为是指在股票市场上参与对股票的交易或持有的行为。因此,从这个基础层面来看,股票交易行为和股票持有行为应该是股市行为分类的两个基本元素,而且是两个具有相互转化排斥关系的元素。从买方来看,股票交易行为一旦完毕就会进入股票持有阶段,这是相互转化关系;从卖方来看,股票交易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失去对股票的持有,这是相互排斥关系。也正是由于股票交易行为与股票持有行为之间的不断相互转化排斥,决定了股票市场流动性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所以,要研究股市行为,就要紧扣股票交易和持有这两个最基本元素,即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细分股市行为,股市行为对市场的作用最终都应该体现为这两个元素通过不同组合而对市场产生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多读者来电问,星象学测股市、周易八卦测股市,是否管用?前不久,从中央电视台的一栏采访股民的节目中,我看到京城有个股民,家中挂满各种八卦推测股市的图表,最终他侧面不看电视镜头,楞盯着股票显示屏上那些已经把他套得七荤八素的股票,摇头叹气。我在《庄家克星》第144-146页(命相大师与市场祸福)、第173-175页(糊涂股民说醉话)等篇章,  相似文献   

16.
谢敏 《特区经济》2009,(8):102-104
金融危机使得出口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依赖投资拉动亦非持久之计,解困的最佳途径应该是提升消费性需求。股市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大腕",面对这一特殊时期,社会责任使它无法置之度外。认识股市市场的愿景,并从市场化机制着手改造股市本身,摈弃排队的上市模式是落实这一责任的条件。如果能让价廉物美的股票流通于市,最终将产生消费性需求较大幅度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富媒体从最初进入广告市场至今,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但是各广告销售企业、广告购买企业对其使用并不是十分广泛和完善,消费者对这种新型广告形式无法认知和接受。为了更好的应用这种新型媒体,将富媒体更好的推向市场同电视媒体共同为企业服务,本文提出了两个方面具体解决富媒体在当前广告中应用问题的措施,包括富媒体销售企业加大对富媒体的开发和认知的宣传力度、富媒体购买企业加强在富媒体广告创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结束2010年的股市交易时,想来很多投资者心情复杂。在这一年中,股市整体上出现了调整,股指也在短暂冲高后开始了较大回落,个股方面跌幅在20%以上的品种绝对不是少数。但与此同时,市场也不缺乏投资机会,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所以,对于2010年的股市,感到失落的人有之,斩获极大的也不乏其人。最有意思的是,在2010年的股市交易中,那些以"专家理财"为"卖点"的公募基金,普遍没有跑赢大盘;即便是号称"灵活机动"的私募基金,表现也同样不尽人意。人们希望搞清楚,为什么2010年股市会表现得如此特别?这种具有强烈结构性特征的行情,在2011年是否还会延续?  相似文献   

19.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中国股市的疯狂是不是全民皆股使然?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中国是否真的出现了“全民炒股”?老百姓对股票感兴趣,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这种储蓄向股票分流、人们投资意识增强的趋势,有没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一段时期,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分析师及著名学者为本刊撰稿,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3.盲目迫风的风险所谓盲目追风,是指投资者眼见别人纷纷购进,也买入情况不太熟悉的股票;反过来,当看见别人在出售某种股票,行情看跌,也不问缘由,跟着抛售。股市上为数不少的投资者往往因盲目追风而损失不小。见涨抢进,见跌抢出,是典型的追风者操作习惯,他们不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股市行情,也不会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各种影响股价涨落的因素,诸如政治形势,经济动态与企业经营状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