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项目,主要有筑路、高掺量混凝土、微珠、空心砖、步道砖等等。利用粉煤灰生产彩色步道砖,主要生产材料是粉煤灰和炉渣,占总组分的70%左右。另掺入一定数量的水泥和固化剂,经过充分搅拌后,加压成型,然后进行蒸汽养护,生产出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2.
叶丽跃 《价值工程》2010,29(21):106-106
本文采用超细粉煤灰与硅灰的复合技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材料(HPC)。通过与单掺硅灰及单掺粉煤灰的情况对比,系统研究了等比例双掺(简称"双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硅灰与超细粉煤灰的复合,在HPC形成过程中,这两种材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效应,从而增强了双掺HPC的强度性能。本文其他方面的测试分析,剖析了超细粉煤灰与硅灰复合效应的机理,论证了用超细粉煤灰配制HPC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朱斌  俞今 《基建优化》2007,28(1):114-116
EPS(聚苯乙烯泡沫)保温砂浆以EPS泡沫颗粒、膨胀珍珠岩、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纤维等作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外加剂HEMC、HospurOSB的配比与粉料和骨料掺量比的改善,有助于改进保温砂浆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项目概况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掺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可生产高性能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砌块(砖)系列产品,具有高强、轻质、保温、隔声、隔热、防火、防潮、无毒害、无辐射、无污染、装饰性能好、抗裂性能好等特点,是加气混凝土、黏土砖和料石的代替产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型建材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利用工业废渣政策的支持,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渣广泛应用于砖瓦、砌块、水泥和墙板等建筑材料以及填地、筑路等市政工程项目中,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青岛碱厂、青岛热电公司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型建材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利用工业废渣政策的支持。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渣广泛应用于砖瓦、砌块、水泥和墙板等建筑材料以及填地、筑路等市政工程项目中,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青岛碱厂、青岛热电公司的粉煤灰排放均达到了自产自销;黄岛发电厂自2002年4月始初步实现了粉煤灰的零排放: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也通过多渠道利用粉煤灰.大大减少了粉煤灰的湿排;碱厂的白泥、青钢的钢渣、海晶化工的电石膏、东方化工的磷石膏等也在建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国家出台新型墙体材料扶持政策(1)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的政策。(2)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可列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建设政策性投资项目,享受政策性贷款。(3)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可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4)凡企业利用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做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5)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及其它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6)排渣单位不准以任何名…  相似文献   

8.
随着援疆项目密集开工和一大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投产,粉煤灰综合利用尚有一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峰 《科技与企业》2012,(12):316-317
本文结青荣城际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用水量、低水胶比下,粉煤灰掺量为30%-70%时,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速率快且增长率显著提高;掺粉煤灰混凝土中Ca(OH)2含量跟水化龄期和掺量有很大关系,在28d时,粉煤灰已经能够很好的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发生反应;混凝土中Ca(OH)2的明显减少和内部结构的改善是低用水量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外商化工企业凡在新技术、新产品上与中方合资,一般不限制外商投资比例,外商投资中国急需的新型农药及关键中间体、高档染料、专用及功能涂料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与现有化工企业合资或合作,一般不限制产品内外销比例,同时还鼓励外商在中国中西部独资或合资兴办大企业,并可参照沿海经济开发区政策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外商与中国化工企业合资或合作,“三废”排放好准必须符合中国环境保护标准,禁止技术水平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化工涉外项目新政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化肥企业来说,搞好炉渣和锅炉除尘灰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我们用化肥企业所排炉渣生产粉煤灰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1生产工艺流程(1)生产流程利用炉渣和粉煤灰生产炉渣砖的工艺方框流程示意图见图1。(2)生产工艺搅拌将炉渣、粉煤灰、石灰、水泥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以保证砖的质量。轮碾混合物料由皮带机输送到轮碾机,受轮碾机的圆柱形表面和碾盘平面的滚动产生剪压作用而被压实,其中部分空气被排除,空隙大大减少。压实后的物…  相似文献   

12.
技术筒介及推广状况1、项目应用领域:利用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材料,可生产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系列产品,包括:粉煤灰承重砌块、粉煤灰非承重砌块、粉煤灰保温砌块等。由于粉煤灰(含炉渣)利用率超过30%,符合国家的免税政策,因此本系列产品属于免税产品。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和保温结构。目前在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的十多个企业采用本技术,产品性能优良,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该产品是加气混凝土和粘土砖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规定,掺用工业废渣达30%的企业,将给于免税。为了能获得这一优惠政策,我厂着手用工业废渣代替原材料使用,往生料和水泥中掺加粉煤灰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增效剂CTF,降低水胶比,双掺一定比例的矿粉和粉煤灰,配制出工作性能优异,强度超过60MPa的C60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用于柳州会议中心的核心筒及剪力墙结构中。  相似文献   

15.
项目概况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掺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可生产高性能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砌块(砖)系列产品,具有高强、轻质、保温、隔声、隔热、防火、防潮、无毒害、无辐射、无污染、装饰性能好、抗裂性能好等特点,是加气混凝土、黏土砖和料石的代替产品。  相似文献   

16.
尹威 《价值工程》2021,40(26):106-108
为开发一种新的水泥替代品,实现降低施工成本、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省道S308项目为依托,设计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电石渣与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线路粉质黏土固化后的强度发育与耐久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随着养护时间提升,电石渣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电石渣最优掺量为干土质量的10%;②10%与1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具有一定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而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在6次干湿循环后强度已基本丧失;③随着粉煤灰的掺入,电石渣固化土体系强度明显增高,粉煤灰掺量在20%附近时达到最优,这是由于粉煤灰的加入使得体系变得密实,且形成了一定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17.
尹威 《价值工程》2021,40(26):106-108
为开发一种新的水泥替代品,实现降低施工成本、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省道S308项目为依托,设计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电石渣与粉煤灰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对线路粉质黏土固化后的强度发育与耐久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随着养护时间提升,电石渣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电石渣最优掺量为干土质量的10%;②10%与1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具有一定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而5%掺量电石渣固化土在6次干湿循环后强度已基本丧失;③随着粉煤灰的掺入,电石渣固化土体系强度明显增高,粉煤灰掺量在20%附近时达到最优,这是由于粉煤灰的加入使得体系变得密实,且形成了一定的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20,(4):280-281
将粉煤灰应用到建筑陶瓷的生产中,既可以降低天然矿物原料的消耗,降低成本,又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利用已有坯料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粉煤灰,通过配料、球磨、制粉、成型、干燥及烧成等工序制成试样,通过SEM和吸水率测试,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坯料中掺入粉煤灰到一定量后可降低坯体烧成温度,当掺量为30%时,烧成温度由1100℃降至1070℃;②掺加粉煤灰后使得坯体内气孔分布较均匀且气孔较小;③掺加粉煤灰后使得坯体内闭口气孔增多,显气孔减少,故吸水率降低。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时,吸水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吴斌 《民营科技》2010,(8):238-238
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的最大区别是低水泥用量、中胶凝材料、高掺粉煤灰。通过对粉煤灰在碾压混凝土应用的研究,分析了粉煤灰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品质、特性、掺量、应用等性能,以及碾压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粉煤灰后的燃烧状况和经济性,展望了掺烧粉煤灰技术的发展前景。通过对热动力厂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入炉煤粉掺烧10%的粉煤灰后,锅炉一、二次风配比不变,炉膛差压有显著增长,带负荷能力增强,说明炉膛上部(稀相区)循环物料增加、燃烧份额增加、炉膛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