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一提起腌酸菜,人们很自然想到一个个腌酸菜的瓦缸或者木桶,确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酸菜腌制方法,大多数为缸腌和桶腌,但是合浦县富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家淮,却改变传统方法,带领村民在田头挖地窖,腌制酸菜,而且这个酸菜的存放时间可长达一年半不变味,是瓦缸或者木桶腌制保存时间的2倍以上。当地农民通过种植芥菜,腌制酸菜,纷纷发家致富,过起了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韦志能 《农家之友》2003,(19):20-21
卷心大肉芥菜适宜性性广,易种易管,生育期短,产最高,其茎叶既可鲜食,又能腌制成酸菜或干菜。种植大肉芥菜是发展秋冬菜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好项目。去年秋冬,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鄱岭村发动农民利用冬闲田连片开发种植1000多亩,平均亩产4.5~5.8吨,高产的6~6.5吨,亩产值1800-25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收割后的冬闲田种植包心芥菜,既能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达到钱粮双丰收。包心芥菜既可用于煲汤,也可于加工成酸菜、梅莱,市场前景广阔。灵山每年冬种包心芥菜4万多亩,一般亩产5000-7500公斤,加工梅菜6.5万吨,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芥菜,一种冬季生长,春季采收的草本植物,全国多个省份都有栽培。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种植芥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植传统。《华容县志》上,魏晋时期华容县就有芥菜种植记录。芥菜之于华容,不仅是一种蔬菜,还承载了当地人味蕾的惯性和根深于文化层面的集体记忆。"华容芥菜,开胃开怀""华容芥菜,我的菜"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华容人亲切地将腌制的芥菜称  相似文献   

5.
正特色产业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全国各地都在加速推进。近年来,湖南省华容县立足当地种植优势和加工传统,扎扎实实提升芥菜质量,不断创新加工工艺,理顺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以方便面酸菜风味包为代表的芥菜加工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其发展经验为各地发展特色产业树立了一个鲜活样本。纵观华容芥菜的产业发展历程,不断创新的技术支撑着产业稳步转型升级。技术的进步"唤醒"了整个产业的内在动力:引发了种植热情,推动了加工业发展,促进了产业从一产到二产的融合,提升了价值链,延长了就业链,形成了可持续增值链。  相似文献   

6.
刘伟良 《农家之友》2009,(20):32-33
包心芥菜肉质肥厚脆软,纤维少、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丰富,鲜食味道清甜,适口性好,还可加工腌制成菜,可远销到省内外。广东省龙门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地区,非常适合包心芥菜的种植,在当地农业局的大力推广下,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本文主要介绍龙门县的包心芥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办事处福禄村是远近闻名的酸菜村。该村6个屯350多户农民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常年加工酸菜。“福禄酸菜”不但占领了百色城大小农贸市场,辐射到周边城乡,还直销到南宁。谈起种菜腌酸的收成情况,裕禄村的人说,一亩地菜种5元,一亩芥菜可腌酸菜30缸,每缸120多公斤,每公斤销售价1元,每缸除去4元左右的成本后还净赚140元,一亩地的菜约赚4000元。酸菜造福福禄村  相似文献   

8.
一、《根用芥菜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 根用芥菜别名大头菜、辣疙瘩、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主要以肥大的肉质根为产品。生长期100天左右。根用芥菜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开胃、顺气、明目、利水、抗菌消炎等功效。经腌制加工的根用芥菜,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加工蔬菜,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村经济》2006,(9):F0002-F0002,1
渭西村 地处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渭西素有相城第一村的美誉。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苏州市先锋村等荣誉称号。渭西由原渭西、沿塘、永沿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42人.耕地2700多亩?2005年,渭西村实现村级净收入175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伊始,江苏溧阳市埭头镇埭西村里的村民代表集聚一堂,大家就湖头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涉及的鱼塘发包受益分配比例进行票决,以确定村组之间金额分配的"?%"。事关经济受益与村组共同利益,理所当然地引发全行政村几十个村民小组广大村民的热切关注。经过无记名票决,最终公开唱票:应到村民代表69人,实到61人。其中同意村民小组分配30%的39票、100%的8  相似文献   

11.
对推广双低油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推广双低油菜的几点认识桂慕文油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类型经历了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种类型。白菜型是我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一类油菜,早熟抗寒而抗病力弱、产量低;芥菜型,又叫苦油菜、辣油菜,是我国特有类型。由于产量低,历来面积小。甘蓝...  相似文献   

12.
正梅干菜,是传统佳肴扣肉的最佳伴侣;酸菜,是煮鱼、开汤的最佳食材;芝麻芥菜,是湖南人最钟爱的早餐盖码或佐料。这些小菜让人唇齿留香,广受消费青睐,而芥菜正是它们的原料之一。华容芥菜是荣获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名优特产,去年又荣获了农业部评选的"2017年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而华容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则是由华容县插旗镇于2004年引进,投资2800万元、建有高标准加工区的龙头芥菜加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湖南省华容县依托"华容芥菜"品牌优势,着力把"华容芥菜"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帮助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打造,已经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华容芥菜产业具有四个特点:种植面积大2017年华容种植芥菜22万亩,年产量120多万吨,已成为全国较大的芥菜生产集中区和芥菜加工原料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插旗镇的芥菜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展订单生产,产业加工精深化程度越来越高,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芥菜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有效致富的好产业。湖南省华容县有着悠久的芥菜种植历史,素有中国"芥菜之乡"的美誉。而华容县插旗镇则是"华容芥菜之乡",是被公认的华容芥菜源产地。经过多年发展,插旗镇的芥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三产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饮食的多元化发展,酸菜逐渐成了东北地区彰显文化特色的代名词。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酸菜主产区,近年来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为助力辽宁省酸菜产业发展,笔者对辽宁省酸菜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侗家酸品     
侗家人喜欢打油茶,侗家人的酸品同样远近闻名。酸坛子几乎家家户户必备,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亦称“三天不吃酸,走路脚打颤”。在侗家特色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丰富的腌制酸菜经验,不管荤菜、素菜均可以腌制成酸。酸品用料范围十分广泛,猪肉、牛肉、鸡、鸭、鱼、虾、白菜、竹笋、萝卜、蒜苗、葱头……皆可入坛腌醅。酸菜保存的时候很长,腌菜可放2年;鸡鸭可放3—5年;腌肉可放5—10年;腌鱼可放20—30年。过去没有大庆大典不开坛,侗家盛宴,碗碗见酸,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家酸鱼全席”更令人叫绝。酸品配侗家种的大红辣椒一起炒,香辣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尝上一口,酸中带辣,辣中有酸,回味无穷。过去侗家酸品主要是自家食用或馈赠亲朋,很少外卖,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侗家酸品如同迷人的侗寨一样,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的一些特色饭店纷纷到侗家采购,酸菜成了俏品,也成了侗家人致富的又一拳头产品。 侗家酸品  相似文献   

17.
苏皖两省粳稻产销情况与前景分析朱静屈宝香一、稻米产销平衡状况苏皖两省近年粳稻生产发展较快,1996年水稻种植面积合计451万公顷,其中粳糯稻面积约为221.67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9.15%。在两省粮食系统原粮收购、销售与调出省外总量中,稻谷均...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广西岑溪市大隆镇那蓬村,山风吹过田间时会带来阵阵香芋味,但地里种的并不是香芋,而是有香芋气味的南瓜。为了脱贫摘帽,那蓬村设立岑溪市绿苑蔬果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香芋南瓜的种植,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助力村民增收。日前,在那蓬村的岑溪市绿苑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场里,村民刘昌志正在打理地里的香芋南瓜。"预计还有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进入收获期。"刘昌志说,一亩地约能种上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宫前村,村民们忙于维修船只、修建渔港公路、创办水产冷冻厂和水产品市场;在紧挨县城的西埔镇顶西村农民,则是家家忙着修店面、设摊点、做生意……这是媒体报道的,由村民“点单”建设新农村的一个个镜头。东山县7个镇共61个行政村的“村官”们,根据村民意愿“点中”的特色项目制定建设规划,这一做法颇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20.
渭西村素有苏州市相城区第一村的美誉,现由渭塘镇原渭西、沿塘、永沿3个村合并而成。自相城新建区以来,渭西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一手抓村级经济发展。一手抓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构建村级收入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两个长效机制,形成了强村与富民齐头并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渭西村实现村级净收入175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