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眼看房     
《大众理财顾问》2004,(5):68-69
孟先生 43岁酒店主管 房价要涨,起码对开发商来说是好事.但房子造出来不是摆设,是要有人来买的,想买房子的人要有钱,现在没多少钱的人也在买房子,靠什么?银行贷款.说白了,现在的高房价都是银行炒上去的,要是没有银行贷款房价能高上去吗?据我周围买房的朋友来看,按目前的工资水平,每月还1000~1500元的贷款确实很辛苦,家庭稍有点意外就有还不上的危险,而且贷款一般期限为10~20年,这么长时间家庭不可能没有变故.我看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因为泡沫一破,银行用什么证券之类就可以转移风险,老百姓得为银行埋单.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是我要养猪,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不过我绝对不跟丁磊抢,我养狐狸."搜狐CEO张朝阳调侃道. "丁磊养猪是件好事啊!以前人家都觉得养猪土,搞互联网的人都很时尚洋气.现在,最时尚的人都去养猪了,这下可就改变了人们对养猪人的看法.而且,连IT界的精英人士也养猪,恰恰说明畜牧行业是有潜力有前途的."养猪大王刘永好打趣道.  相似文献   

3.
文灏 《国际融资》2001,(2):52-53
创建一番事业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创建一番事业是一件很冒险的事,特别是当企业濒临破产时,你会觉得一切像是做了一场恶梦,自己像是快要溺死了,有两个问题总会萦绕在心里:我该如何收场?如何才能筹集到下一笔资金?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楼市有种现象很普遍:房价涨了不满意,降了也不满意,不怕房价高,就怕自己亏.如何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并有效指导买房?记者采访了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总经理陈晟先生.  相似文献   

5.
林卫东 《理财》2006,(11):86-87
假如你现在有10万元,你会做些什么?笔者最近走访了几个朋友,他们一一道出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梦想1:加盟小店孔小鸽(24岁,影楼化妆师)我的老家在山东,所以我对山东一直情有独钟,对山东的文化以及特产很感兴趣。假如现在我有10万元,我马上就加盟孔氏布鞋坊,开一家专门卖布鞋的小店。现在的城市人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  相似文献   

6.
小钢 《财会学习》2006,(11):70-70
我觉得自己是个活在梦里的人.我是从四川农村出来的,1980年出生,2000年考上一所专科学校.上了大专后我很郁闷,给自己定下了一定要考上本科的目标,2003年,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2005年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会计.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月薪1500元左右,现在一个月差不多3500元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水平下去,过几年应该可以贷款买个房子(因为我公司在安徽一个小市,房子的价格是2000元/m2左右),然后找个老婆,在这家国有企业待一辈子.这样的规划也是我父母希望的,农村人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有稳定的工作,有老婆孩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赚钱与花钱中度过的,人从独立生活起,就面临着理财的挑战。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每个人都正在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我们必须为自己一生作财务上的预算与策划。一生挣多少钱才够花?假设你不买漂亮衣物,不下馆子,不旅游,不买房,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交际,不结婚,不生孩子,当然也不生病等等;一切生活所必要的东西都作为奢侈品摒弃掉,只有一日三餐、一间小屋,几件为保暖和遮羞的换季衣物,你认为每月400元人民币够不够?如果你对400元的生活水准充满恐惧,如果你现在每月挣2000元还觉得不够花,那么你将来的生…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我陪老婆到美国东部游玩,同学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看我们,那个小不点让我喜欢得不行.我想如果我也能再有个这么大的宝贝该多好呀.我自认为是一个好老公,但是上帝只能让我娶一个老婆.我相信我是个好老爸,但是党的政策只让我给一个人当爹.现在我的儿子上大学了,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无所事事了.  相似文献   

9.
我在一九五一年底由中共鄞县县委调到鄞县人民银行工作,当时思想上是很不痛快的。一踏进银行的门,第一个感觉是:‘这不是革命工作,是一个做生意的地方’,为什么要把我调到这里来呢?接着银行领导上分配我去搞农金工作,当时内容是:储蓄、贷款和保险,我想这些工作有什么名堂可搞,三件工作归纳起来,还不是几张钞票、几个单据,那里有像我过去在党政部门搞土改工作那样有意义呢?到了乡里碰了第一个‘钉子’,就是乡长不允许我贯徹我自己预先订好的工作计划,不给我专门召开会议布置,於是就对乡里大为不满,认为  相似文献   

10.
沈蕾 《财会学习》2006,(12):68-69
转眼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的我已经有了一份各方面都让我非常满意的工作.不过现在回想毕业之前费力寻找工作的日子,还是觉得相当有意思,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有关"你幸福吗"的系列调查,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让他们也能在主流传媒上表达心声。由于近几年政府先后出台了几项惠民政策,建立了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建设了廉租房,供有困难的城乡居民居住。当记者问他们,你现在幸福吗?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居民,都说现在很幸福。他们对记者说,现在能看得起病、住得起房,你说能不幸福吗?现在和过去比幸福多了。这些人的幸福感都是和过去比出来的。幸福究竟达到什么目标才是幸福,从未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和目标。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积极心理学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结果结论是金钱不等于幸福。金钱远远比不上  相似文献   

12.
通俗地说,幸福就是满足。我很容易被满足。所以,一直觉得很幸福。小时候,能在大年初一穿上一件新衣服,我会快乐得不知东南西北,会向同伴们炫耀大半年;能拥有一支钢笔,几乎是我整个小学时期的追求,姨父把拄在上衣口袋中的两支给了我一支,我觉得姨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到现在我对他仍报以不一般的客客气气;能每天吃上一碗白米饭,或在四时八节吃上一块鱼或肉,就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3.
资讯 答问     
《科学投资》2007,(8):10-11
《科学投资》编辑部: 我最近辞职了。以前做医药销售,业绩尚可,现在想自己创业,目前我自己能筹集20万元左右的资金,想开一个以“足球”为主题的餐厅,我现在所处的城市足球氛围比较好,并且我也很看好明年奥运的商机,你们觉得可行吗?有什么建议?另外,我也是个球迷,也踢了十几年的足球,我想可能对我这次创业有帮助吧。感谢你们的指点,谢谢!  相似文献   

14.
用张先生的话说,"买房难,最难看楼盘."一个半月的奔波下来,圆滚富态的张先生整整瘦了一圈.原以为圈定了楼盘可以松口气,转头看到爱人依然愁眉不展.下一步就要掏腰包了,人家说外资银行房贷很不错,可我总觉得还是中资银行心里踏实,你说咱到底找哪家好?这房了可以不买,让老婆大人不开心却不成,由不得张先生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4,(4)
正海南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期。在海南买房的人50%以上是内地人,而内地人中50%都是40岁以上的。我觉得,对于海南未来五年或十年来讲,由于北方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选择到海南度假、买房、养老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进一步创新海南旅游房地产的产品设计研发。内地富裕人群来海南买房,绝大部分是用来度假、休闲的。在这里看,海南旅游房地产的产品属性跟内地房地产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说到环境容量的问题,我觉得环境容量的问题能够体现我们海南以休闲度假的为主的产品个性。强化房地产配套设施建设。配套是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我是一名城市郊区的农民,现年40多岁,已经参加了新农保。我经常在城区打短工,雇主一般都是个人。为了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将来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我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职工或个体户身份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只能参加新农保。我觉得很不合理,我跟城里人一样缴费,为什么不让呢?这是不是户籍歧视?山西读者伍先生  相似文献   

1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古人希望天下贫困者都能住上房屋的呼吁。外国人又是如何帮助低收入者买房的呢?  相似文献   

18.
她记不清楚这是第多少次和中介约去看房了.王娜中午下班前又接到中介的看房电话,"好,好,好,下午2点我准时到!". "这个房子比较满意,虽然还没去看,但是从中介的描述来说很理想.小两居,75平方米,三楼,双气,某单位家属院,物业和停车都免费.要价59万元.不知道能砍掉多少,合适了就把这个拿下来."她兴奋地对记者说. 王娜的买房打算开始于一年前,直到今天,她还没把房子谈好,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清楚.想起一年前看过的二手房价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比起现在,至少那个时候的价钱我还能接受,都怪自己当时没下定决心,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9.
当我向朋友抱怨,最近常因经济问题跟老公吵架时,朋友给了我一个律议:"你应该弄个账本,先弄清楚钱到底都花在哪里了."我一听就乐了:"记账?多老土啊!"朋友笑了笑,说:"你错了,现在好多人都拥有自己的网络账本,养成了记账习惯.将账单在网上公开,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可以发现很多与钱有关的人和事,感受很多与钱有关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投资》2007,(5):36-38
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令人受益匪浅。我过去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职务做到公司副总,是公司4个副总之一。因为公司办得还可以,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畅通,由于我在公司当时是分管外联工作,按我们总经理的话说,是用公司的钱去替我自己打点关系。我想事实可能也是这样。通过这样一份工作,这几年确实是认识了不少的人,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后来因为与公司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分岐.他是公司的创业元老,我想这样呆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找个地方去继续打工,二是自己开创一份事业.自己当老板。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再去打工也就是这样,一年赚个几十万元,被人呼来喝去.没有什么意思。而我自己有许多想法.觉得都是不错的点子。再则.我仔细衡量了一下,觉得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自己创业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开办了现在的公司,仍旧是在互联网领域,相当于一个互联网的公关和沟通业务吧,应该说跟我自己的志趣和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练是相符合的。我原来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资源.办这样一家公司应该是不太费力气的事情.即使赚不到更多的钱,至少也不会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但是现在我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自己原来以为可以用到的资源.而且被别人亲口许诺帮忙的资源.一旦到自己真的开创公司.就变得全然不管用了。该找到的人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也是模棱两可.要不然.帮忙是可以.但是开价太高.不像朋友.完全变成了买卖关系。而不想搭理的人,不相干的人.倒是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热情有加.都是不想出力而想分羹的。现在我是头大如斗.度日如年。没有办法.所以还是想向你们求教.这个创业资源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积累的创业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