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今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批复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专家称,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就是触及了产权。把林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2.
许兆君很郁闷。 这个因保护小兴安岭森林和实行国有林权改革而斩获"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一名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市委书记,正为伊春林改下一步怎么办而心乱如麻。 怀抱小兴安岭、森林覆被率达82.2%的伊春,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实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城市。2006年,带着"林改中的小岗村"的赞誉,伊春迈开了国有林权改革的步伐。 而四年之后,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即将拉开帷幕之时,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改革试点,却开始为自己的探索是否能获得上级主管机构认可并得到推广而深感不安。原因除了媒体的质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始终模糊的态度,还有其本身的改革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3.
许兆君很郁闷。 这个因保护小兴安岭森林和实行国有林权改革而斩获"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一名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市委书记,正为伊春林改下一步怎么办而心乱如麻。 怀抱小兴安岭、森林覆被率达82.2%的伊春,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实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城市。2006年,带着"林改中的小岗村"的赞誉,伊春迈开了国有林权改革的步伐。 而四年之后,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即将拉开帷幕之时,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改革试点,却开始为自己的探索是否能获得上级主管机构认可并得到推广而深感不安。原因除了媒体的质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始终模糊的态度,还有其本身的改革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6,(50):22-2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伊春因为森林过度采伐,出现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林区的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四大矛盾比较突出。伊春的困境,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伊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肩负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政策性很强。在推进试点过程当中,能否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成为判断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曾公开表示,伊春在东北、内蒙占‘重点国有林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伊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肩负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伊春试点:国有林权改革第一案——中国的第三次土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国营”的林权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正在被打破。被专家称为中国“第三次土改”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正式启动,黑龙江省伊春市成为目前唯一的试点林区。伊春此次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模式被确定为“国有林地承包经营”,但与简单的承包方式不同的是,这次改革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都交给了职工,50年不变,且允许承包林地和林木依法有偿流转。目前,改革原则是“承包主体全部为林区普通职工,不接受社会资本,林场干部也不能‘与民争利’”,目的是让林场职工获得“林权改革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8.
周敏江 《发展》2009,(10):108-109
本文从林权改革内容出发,阐述了林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探讨了林权的有关法律要素以及改革的具体内涵: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以及保障收益权。提出了林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从根本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林权及林权制度相关理论的诠释,在对中国林权改革进程的回顾以及对各个阶段得失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林权制度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林权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注集体林权改革:林权改革的方向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8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林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林权改革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阐释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的时代内涵,分析了我国林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最后提出发展和培育林业产业是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试点,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璨  张寒 《改革》2023,(8):140-155
集体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02—2022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划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集体林确权和推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后一个阶段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特征。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8 855个跟踪农户样本和35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时机和核心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精心设计和集体林经营主体自发适应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协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政府政策制度、市场等动态演化步调不吻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因。应强化制度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政府目标和集体林经营主体目标的耦合与协同,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体经济》2007,(3):F0003-F0003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国家林业局将加快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所有省份都要启动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秀山县推行林权改革及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特色和成效进行简要分析,透视了林权改革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制约瓶颈,从而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探索建立农户万元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路,为深化林权改革、做活林下经济、助推农户万元增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改革的影响界定:陕省84个村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得桂 《改革》2012,(6):37-41
村干部是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对林权改革影响的评估具有较强权威性。通过对陕西省4县84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林权改革政策实践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林改对林农的增收作用有限,但林权意识逐渐觉醒;林改消解村集体组织的经济基础,但促进村级民主进程的发展;林改改善了干群关系,但村庄社会稳定问题较为突出。林权改革的影响是多面向、复杂的,应关注其在产权和经济层面的作用,也应考察在基层实践的政治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之为中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直接关系到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剖析和总结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并不充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念指引、目标设定、动因驱动、方式和路径选择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林权改革的相关研究亦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存在差异,集体林权改革有其特殊性,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问题,不可"一刀切"。总的说来,目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比如农户收入增加,林权经营者的造林积极性得到激发等,但是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诸如产权不明晰、政策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等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文章综合相关学者提出的观点,总结分析集体林权制度的现状以及改革后取得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山林纠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大方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山林纠纷,如林地林权、自留山、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文章以闽北林区为例,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山林纠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