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十五”计划的战略重点之一。通过分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在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2.
3.
1999年,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六年多来,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较开发前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从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加以衡量。本文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效果给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实施大开发要切实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文主要就伊犁州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调结构促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该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结构演化迟缓,产业结构趋同;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缺损,资源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分析,提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调理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策。从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个性突出的产业优势—特色化、优势化和新兴化 个性突出是西部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基础。 1、产业特色化。特色化产业以产品的用途和加工的技艺具有显著特色为基本特怔。特色化产业一般具有明显的赢利优势。西部地区拥有众多的特色产业空间。其中有三个值得特别重视:一是发展高寒地区特殊产业。高寒地区是西部特有的自然条件。它可以生发出许多特色产业,如绿色植物、珍贵药材和珍稀动物等。二要发展以自然景色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业和各类专项旅游。如高山考察旅游、珍稀动物考察旅游和长江、黄河等  相似文献   

7.
傅泽平 《农村经济》2003,(12):35-37
目前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 ,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 ,在不断优化农村工业结构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使工农业协调发展 ,促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农村经济由落后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一、西部农村工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 (Petty—Calrk’sLaw) ,随着一国工业化的发展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分析冀中南地区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产业结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以保证冀中南地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开发与发展的资源优势与经济环境不足同在。本简述了中国西部开发前景和境外企业投资开发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与事项。  相似文献   

11.
工业人工林经营的核心问题——投资回报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业人工林是工业化的产物 ,市场化经营是其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资本的投入都要求至少取得社会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因此 ,如何提高工业人工林经营的回报率是工业人工林经营的核心问题。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要提高工业人工林经营的回报率就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根本仍然尽可能引入市场机制 ,破除传统框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报告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研究投资贡献率、投资差距、投资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效果系数等经济分析指标,着重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问题就如何准确确定规模和发展速度、确定投资方向、创造有利的投资外围环境、建立投资效益及技术改造考评制度、调整经济及产业结构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湖南省地勘局407队产业结构的现状,调优调强地勘单位产业结构应按照“巩固地勘业、壮大工勘业、积极开发物业、探索开发矿业、稳定多种经营业”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文章就如何构建产业结构的总体框架、调整经营发展思路、选择队伍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市场交易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从工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方法: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结果: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能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尤其是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工业结构调整是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路径,同时该影响路径存在非线性效应,即当工业结构优化度超过门槛值时,选择性供地对城市创新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应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引导地方政府合理选择供地策略,完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制,约束地方政府无差别供地行为;完善工业用地差别化供给政策,构建企业准入门槛体系,引导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并提出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可持续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键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民增民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十五”计划纲要》和朱Rou基总理善于该纲要的报告中都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十五”期间要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应从国民经济宏观层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财税、金融体制方面采取突破性的举措,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而政府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架构及制度安排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行为与业绩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作者对中国西部地区118个农村信用社的调查资料,从权力分配、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以及现有治理结构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治理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信用社治理结构上的最大问题是产权不清,利益关系不明确,没有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其后果是行为的短期化,没有人对信用社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负责,并导致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用社的业绩表现与治理变量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农村信用社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在微观层面上需要对治理结构进行更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结构变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报告将利用有关统计资料,着重从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在国民经济结构变动过程中农村经济结构转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的主要因素,探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有利于当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但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而且优化算法具有可靠的数学基础,可以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