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对侵犯著作权犯罪"营利目的"要件存废问题,大致有取消论和保留论的对立。TRIPS协定中"蓄意"规定不应排除成员采取"营利目的"实施方法,"蓄意商业规模"一般可意味着以营利为目的,故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营利目的"要件与协定具有符合性。基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条约"在我国的适用,"传统——网络二分论"应成为"营利目的"要件在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中存废与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商》2015,(48)
犯罪未完成形态之犯罪预备在刑法理论中是争论颇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犯罪预备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谈起,对犯罪预备的法律特征和成立要件进行介绍,并且对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预备进行论述。掌握犯罪预备的本质特征,是认定犯罪预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公共场所的提法,而其具体指向则不明确.在一些犯罪中,公共场所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对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公共场所的概念,以及分则那些条款中的公共场所是构成要件要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洗钱犯罪严重危害着世界金融秩序的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主要打击的犯罪对象之一。随着我国立法的发展,洗钱罪的内容也得到了扩充,本文参照我国《刑法》以及刚刚通过的《反洗钱法》,就洗钱罪的构成要件及其认定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周芝芳 《消费导刊》2009,(16):146-146
近几年来,国内刑法学界兴起"犯罪有益论"的思潮。犯罪有益论的观点认为犯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功能,这种观念极易导致犯罪观的混乱。笔者认为,犯罪有益论的观点不符合客观事实。本文首先列举犯罪有益论的观点,再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徐贞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52-25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由"四要件说"开始向"三阶层体系"转变,客观上促成了客观共犯理论的产生。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客观意义的犯罪,最终才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这就是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客观共犯主义。在客观共犯主义下,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犯形态、实行过剩和共犯的处罚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客观共犯主义和"法定符合说"、"部分犯罪共同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此来认定共同犯罪,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质体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贿赂犯罪的利益要件是个有争议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分析了利益和不正当利益的界定和分类,并对受贿罪和行贿罪的利益要件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仅贿赂犯罪所保护法益是职务行为廉洁性;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刑法中关于利益要件的规定是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黄佳珍 《商》2014,(45):191-191
一、我国立法和实务现态 1.刑事立法现状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主流观点采取的立场是在过失犯罪中,各个过失犯罪人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和意思联络,缺乏对犯罪内容的认识,没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行为性质,由于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不一致,所以要分别处罚。  相似文献   

11.
侯婷婷 《致富时代》2010,(3):119-119
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新型的犯罪现象。大量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大多都与商业贿赂有关。有效预防商业贿赂犯罪,就要加强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的研究,才能找准目标,采取有力对策。该文通过对商业贿赂及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此来完善我国刑法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强奸罪研究     
强奸犯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亦是自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与法、产生犯罪与刑罚以来一直就存在的犯罪,我国刑法虽然对其犯罪构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一直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强奸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3.
孙玉仁 《商场现代化》2007,(21):270-272
恶意透支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信用卡业务面对的一种严重风险,而且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一种,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准确界定和理解恶意透支,对司法实践和犯罪构成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围绕恶意透支本身及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对于本罪的客观特征,理论界素有争议,主要表现在持有型犯罪论和不作为犯罪论之间的分歧。争执的焦点集中在对本人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行为性质的认定上。持有型犯罪论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其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持有超过合法收入的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0)
教唆犯不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是古老而又传统的问题,是历来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教唆犯的性质、成立要件、教唆的未完成形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教唆犯罪中独特的责任承担的理论基点,以及讨论对教唆犯罪的处罚适用,以此重新审视对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2)
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频发,暴露了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犯罪领域中法律处理机制上的缺失。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现行刑法中关于食品安全保护制度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刑事保护制度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型犯罪是全球范围内滋生的一种经济犯罪。认真开展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查工作,推进政府官员依法行政,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贪污贿赂型犯罪的法律构成要件及防治做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5):246-247
资格刑是刑罚的一种,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犯罪形势,在现有的刑罚体系中配置针对自然人与法人环境犯罪的资格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致力于探讨资格刑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分析环境犯罪资格刑的内涵与适用对象,从而探讨在环境犯罪刑罚体系中如何具体配置资格刑,以期实现我国刑法更为有效地打击环境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1)
以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理论开篇,分别从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特征以及规范结构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处罚上的争议进行了正当性的解读,阐明应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必要性。介绍国外主要国家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现状,借鉴其立法模式,对我国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立法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以期完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立法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20.
樊昭君 《商》2012,(21):167-167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和响应国际反腐工作,增加了新的罪名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文从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出发,找出了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及对合犯等相关规定的不足与完善,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该罪名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